西藏旅遊搜索

西藏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我國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指導我們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跨越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西藏自治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06年至2010年),是建設團結、民主、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西藏,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規劃。要緊密結合西藏實際,認真總結經驗,正確把握形勢,明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和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科學制定西藏「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十五」期間,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不動搖,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第一要務,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順利實現了「十五」發展目標。西藏生產總值連續保持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預計2005年生產總值將達到240億元以上,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超過2000元。117個重點建設項目按計劃推進,絕大多數已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用,特別是青藏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提前全線鋪通,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現代產業建設開始起步。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全國支援西藏的工作向縱深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領域不斷拓寬,內容不斷豐富。反分裂鬥爭不斷深入,社會局勢日益穩定。當前,西藏正處於歷史上發展和穩定的最好時期。

  實踐充分證明,堅持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不動搖,是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第一要務不動搖,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凝聚人心,實現各族人民和諧安康的基本途徑;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不動搖,鞏固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確保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前提;中央關心、全國支援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堅強後盾和強大動力;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致力於現代化建設,是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進步的堅實基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推進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是西藏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所在。

  「十一五」時期,西藏總體發展環境是有利的。機遇和挑戰並存。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繼續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原則,繼續大力實施和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不斷加大對西藏的支持力度,援藏工作向縱深發展,為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深入人心,成為各族幹部群眾的堅定信念和奮鬥目標。「一個轉折點、兩個里程碑」的光輝實踐,為進一步做好西藏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經濟社會正在從加快發展走向跨越式發展,由持續快速發展向協調健康發展邁進,保持「十五」良好發展態勢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人民生活已由總體上解決溫飽問題、部分群眾過上小康生活向整體過上小康生活邁進,各族群眾思穩定、求發展、謀跨越、奔小康的願望十分強烈,加快發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反分裂鬥爭已由被動應急向主動治理邁進,社會局勢正在從基本穩定走向長治久安,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必須十分珍惜大好形勢,十分珍惜歷史經驗,十分珍惜寶貴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全面完成中央為西藏確定的到2010年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西藏仍屬於欠發達地區,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亟待改善,加強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牧民收入任務艱巨。基礎設施依然落後,產業建設有待加強,提高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口等生產要素分散,建設和管理成本高,市場化程度和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生態環境脆弱,建設和保護任務繁重。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特別是教育科技支撐力度不夠,培養、引進、留住人才及穩定幹部隊伍面臨特殊困難。達賴集團的干擾破壞,仍然是影響西藏發展穩定的主要因素。

  制定「十一五」時期的規劃,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把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相結合,緊緊抓住發展和穩定兩件大事,確保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確保國家安全和西藏長治久安,確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西藏進程。

  「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十五」時期的態勢,走符合西藏實際、具有區域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資源節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到2010年,西藏人均生產總值進入全國中等行列,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進入全國中等行列,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產業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特色經濟形成規模,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控制在全國平均水平。拉薩市和各地區行署所在地城市建設得到加強,重點小城鎮和邊境城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大力發展文化、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積極推進投資、財稅、企業等綜合配套改革,宏觀經濟管理體制和機制進一步改善。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能力,營造良好的市場和投資環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反分裂鬥爭進一步深入,社會政治局勢更加穩定,國家安全和邊防更加鞏固。

  要著眼於發展穩定的全局,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應對各種挑戰,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積極實施六大戰略。

  實施基礎設施先行戰略。基礎設施先行事關國家安全和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的大局,要加強統籌規劃,保持必要的投資規模和力度,進一步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特別是農牧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突破瓶頸制約,為產業建設、社會發展、生活改善創造良好條件。

  實施特色經濟發展戰略。特色經濟發展事關西藏綜合發展能力的提高,要充分發揮優勢和潛力,打造西藏高原品牌,加快發展特色經濟,形成一批有規模、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企業和優勢產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增強自我發展和自我積累能力。

  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事關西藏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區域互動。要深化改革,加快市場化進程,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繫。增強與周邊省區的合作,依托內地和對口支援,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提高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實施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戰略。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事關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要優先發展教育,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強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幹部培訓,培養適應跨越式發展的黨政幹部隊伍、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和高素質基層勞動者隊伍。要創新發展科技,建設技術推廣、資源共享、研究開發三大科技平台。

  實施適度集中發展戰略。適度集中發展事關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青藏鐵路的建成,西藏傳統的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東西區域經濟格局初步顯現。要適應新的形勢,調整區域經濟佈局,建設以青藏鐵路為骨幹、以拉薩為中心的中部經濟區和與其關聯的東部、西部經濟區,加快以產業為支撐的城鎮發展,轉移農牧區富餘勞動力。以開髮式扶貧為重點,加快集中定居點建設,促進人口等生產要素適度集聚,降低行政和社會管理成本,提高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效率和效益。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事關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要提高人口資源管理水平,科學部署產業開發重點,適度開發與自然生態相適應的特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制定和實施「十一五」時期的規劃,要突出這六大戰略,立足科學發展,完善體制和機制,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推動西藏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一、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牧區

  切實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衡量西藏發展戰略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城鄉發展,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加大對農牧業的支持力度,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牧區建設。

  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要完善農牧民增收政策,健全農牧區市場體系,落實支持和保護農牧業發展的措施,加大農牧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和組織化程度。大力拓展農牧民增收渠道,著力做好農牧業結構調整,引導農牧民積極發展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畜產品的商品率,發展非農產業,開展勞務輸出,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依靠科技實現增產增效,著力建立農牧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不斷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要以強化農田草場基本設施建設、提高農牧業防抗減災能力、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確保糧食基本生產能力、建立健全農牧業科研和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為重點,堅持統籌兼顧,整合資源,建立和完善穩定的農牧業投入增長機制,按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牧業的要求,促進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的轉變。加強農牧區獸防基礎設施和獸防隊伍建設,提高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水平。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乾旱河谷、缺水草地等不同區域的農牧業經濟發展。

  全面深化農牧區改革。全面落實和完善「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草場公有、承包到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積極探索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並符合西藏實際的新途徑。建立健全耕地、草場等使用權的合理流轉機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鼓勵和發展規模經營,提高農牧業綜合經濟效益。積極推進農牧區稅費改革,完善補貼機制,逐步提高補貼標準。進一步打破行業、所有制等體制障礙,大力支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大力發展農牧區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牧區文化教育事業,全面普及農牧區九年義務教育,落實好農牧民子女上學「三包」政策,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加強農牧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大力發展農牧區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加強農牧區郵政、通信設施建設,基本實現鄉鄉通郵、村村通電話,並逐步拓展行政村通郵工作。繼續加強農牧區電網建設。實施飲水解困和安全工程,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積極發展適合農牧區特點的清潔能源。加快實施牧民定居、農房改造、地方病病區群眾搬遷工程。建立和完善農牧民社會救助、農牧區困難家庭扶助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村級組織多功能活動場所建設。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行開髮式扶貧和定點扶貧,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鼓勵勤勞致富,加快脫貧致富進程。增加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牧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提高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解決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基本消除因災因病致貧、返貧現象,鞏固扶貧成果。因地制宜,整鄉推進扶貧開發,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發展能力按照基礎設施先行的要求,繼續加強關係國計民生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發展條件。

  著力搞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公路建設為重點,統籌發展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構建四通八達、安全通暢、經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按照「三縱兩橫、六個通道」骨架公路網的總體佈局進行公路建設。重點整治改建幹線公路,基本建成瀝青路。按期完成青藏鐵路配套工程建設。加快鐵路、輸油管道延長線及格拉輸氣管道,阿里、邦達、日喀則機場的新建、改擴建和恢復通航的規劃研究和建設。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強鄉村公路和邊防公路建設。

  抓緊完善綜合能源體系建設。加快骨幹電源點勘測設計論證和建設,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裝機容量和建設規模有較大增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加強電網建設,擴大電網覆蓋範圍,加強城市電網建設與改造,完善供電設施,提高電網調節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加快開展雅魯藏布江和藏東南「三江」流域水電資源開發規劃和前期工作,加強藏東南電網建設,論證建設「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加快農網建設和改造。積極實施光明工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小水電和太陽能、風能、地熱發電,形成以水電為主、多能互補、集中與分散供電相結合的能源格局,加速解決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搞好重點江河流域綜合開發,加強骨幹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突出農田草場水利設施建設。興建一批骨幹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灌溉、發電、防洪、供水等綜合效益,加快灌區開發配套建設,提高灌溉能力,增加保灌面積。加強主要江河綜合治理,搞好城鎮防洪工程,鞏固和提高防洪能力。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郵政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鄉鄉通郵工程,穩步推進行政村通郵,建立覆蓋農牧區的郵政網絡,提高郵政服務水平。加強通信基礎網絡建設,重點建設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構建大容量、高速率、高質量、高可靠度的統一基礎信息傳輸平台。積極促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快農牧區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三、推進產業建設,壯大特色經濟西藏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加強產業建設,加快特色經濟建設步伐。要進一步理清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創新機制,理順體制。發揮好政府調控引導、服務指導作用,集中力量,重點培育,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加大產業發展投入,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著力打造西藏高原特色品牌,發展具有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逐步形成特色經濟體系,走符合西藏實際的現代產業建設與發展道路。

  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及加工業。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和確保糧食供需總量平衡的前提下,堅持市場導向,發揮比較優勢,重點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特色農牧業。大力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農牧林水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要建立支撐特色農牧業發展的生產開發、經營示範、科技推廣、人才培養等基地,加強產業開發、社會服務、監督檢測、防災減災等體系建設。

  有重點地發展優勢礦產業。根據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按照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依法強化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加強優勢礦產資源的勘探,提高後續資源儲備,重點開發偏在的有市場需求的優勢礦產資源。對已經摸清家底的成礦地區,改善交通能源條件,逐步進行有序開發。提高礦產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增加礦產資源開發的附加值。積極引進、採用對環境保護有效的現代先進採礦工藝和技術,推動現代工業企業發展。

  加快發展旅遊業。堅持特色精品原則,實行政府主導、整合資源、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圍繞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加強政策研究和制度創新,強化旅遊規劃工作,科學開發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管理,增強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實現旅遊資源優勢向商品、經濟優勢的跨越,努力把西藏建成精品旅遊勝地。以青藏鐵路的開通和大香格里拉的開發為契機,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穩步發展國際旅遊。加強引導,大力扶持農牧民興辦旅遊實體。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生產,帶動民族手工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積極發展藏醫藥業。立足傳統,著眼創新,堅持藏醫和藏藥並舉、生產和流通並重,充分挖掘傳統優勢,引進、運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做大做強藏醫藥業。推進藏醫藥企業集團化,提高藏藥研製、開發、生產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增加產品科技含量,鼓勵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藏藥。重視藏藥材資源的保護與科學利用,加快藏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大力培植名牌產品,積極拓展營銷網絡,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加強培養具有藏醫藥專業知識的市場營銷人才和藏醫藥研發人才。

  進一步壯大民族手工業。充分發揮各地傳統手工業技藝優勢,發展民族手工業。以開發旅遊商品為重點,搞好民族特色旅遊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堅持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提高民族手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強對現有民族手工業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擴大市場份額,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質量效益。整合現有資源,促進民族手工業集聚,鼓勵組建民族手工業集團,扶持改造重點民族手工業企業。

  優化升級建築建材業。堅持以發展促調整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建築企業結構調整,改進工藝技術,提高隊伍素質,採用高新技術、新工藝,改造現有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壯大經濟實力。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不斷滿足生產生活需要服務業關係到西藏跨越式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特別是要面向廣大農牧區,積極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青藏鐵路、幹線公路、航空運輸,以拉薩為中心,寬領域、多層次地發展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文化娛樂、衛生保健、體育健身、社區服務等社會服務業。大力發展郵政通信、金融、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規範發展代理、經紀、拍賣、評估、擔保等商品市場中介服務,穩步發展信託、證券、保險、房地產、廣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中介服務。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賦予傳統服務業以新的內涵。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流通組織形式。積極開展勞動就業培訓,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促進就業空間大、市場需求大的行業加快發展,繼續發揮傳統服務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作用。拓寬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推進服務業質量體系認證,提高服務檔次和水平。加強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

  五、科學統籌區域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考慮基礎設施條件、對外經濟聯繫和經濟發展特點等因素,對逐步形成的三大經濟區域實行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建立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機制。

  構建三大區域經濟新格局。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西藏區域經濟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中東西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已具雛形,必須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以拉薩市、日喀則地區、山南地區、林芝地區、那曲地區為主的中部經濟區,要充分發揮特色農牧業的支撐作用,上連陝甘青下通南亞的對外開放帶動作用,推動產業建設的骨幹作用,科教文衛的引領保障作用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示範作用。以昌都地區為主的東部經濟區,要充分發揮「靠西朝東、接軌東南」的紐帶作用,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加強與中部經濟區的聯繫,密切與周邊省份的聯繫與合作,共同打造「大香格里拉」品牌,開發豐富水能資源,加快「西電東送」能源接續基地建設。以阿里地區為主的西部經濟區,要發揮連接新疆、構建西部戰略通道以及邊貿優勢,大力開發特有的旅遊業、礦業、畜牧業資源,加快發展。

  建設合理的城鎮發展體系。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以產業建設為支撐,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2010 年城鎮化率達到25%。科學規劃,突出地域特色,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重點建設拉薩市,加快六個地區行署所在地城鎮建設,明顯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發揮城鎮的輻射帶動功能,帶動縣所在地城鎮、重點建制鎮的建設,特別是要加快以交通幹線重點建制鎮和資源集中開發區城鎮的建設,同時積極搞好亞東、樟木、普蘭等邊貿城鎮和口岸建設,構建切合實際、佈局合理的城鎮體系。

  促進人口適度集中。要以農畜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旅遊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為支撐,結合小城鎮建設,以開髮式扶貧、生態搬遷、牧區定居點建設、適當合併鄉村、戶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口適度集中。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積極發展縣域經濟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要突出重點,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項目支持力度,積極促進對外勞務與技術的合作交流,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要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力佈局等因素,逐步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的園區經濟。

  推進邊境地區快速發展。要完善政策,拓寬思路,加大投入,紮實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邊境地區加速發展。到2010 年,邊境地區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邊防等基礎設施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達到西藏平均水平。邊境基層基礎建設明顯加強,邊境管控能力明顯提高,邊防更加鞏固。優先實施邊境縣鄉機關辦公用房、幹部職工周轉房、城鄉居民危房改造工程。六、堅持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為跨越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人才、教育對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堅持科教興藏,加快教育發展,推動科技進步和人才資源開發,是必須抓緊抓好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優先發展教育。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各類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加大「兩基」攻堅力度,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努力發展農牧區現代信息化遠程教育,加快高校及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鞏固、深化、發展、提高高等教育,優化專業結構,提高辦學質量。重視幼兒教育,積極發展高中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繼續對義務教育階段農牧民子女實行「三包」政策和其他優惠政策,並適當提高標準。不斷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資助制度,切實保障殘疾兒童等受教育權利。繼續做好內地西藏班(校)工作,擴大對農牧民子女的招生規模,優化招生結構。規範各種形式的社會辦學。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造就適應跨越式發展的人才隊伍。加大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大力培養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切實用好現有人才,積極引進急需人才,大力培養各級各類適用人才。積極推進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鼓勵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不斷創新智力援藏機制,進一步擴大智力援藏的範圍,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引進人才。加大區地兩級人才市場建設投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促進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幹部和各類人才的保健工作。完善體制機制,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努力造就適應跨越式發展的黨政幹部隊伍、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和高素質基層勞動者隊伍。繼續大規模培訓幹部,加大對自治區黨校墉行政學院牘和地市委黨校墉行政學校牘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

  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引進推廣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強農牧業適用技術的推廣。開展農牧業結構調整的技術示範和推廣,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的技術體系建設,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大力推廣和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沼氣等實用技術,繼續推進太陽能發電與產業化應用工作,爭取建設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範基地。加強高原生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技術研究,加快成果轉化和應用,發展特色生物產業與食品工業技術。大力促進藏藥業的技術進步。提升民族手工業的科技水平,促進傳統手工業技術革新。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整合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的聯合,逐步形成以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提高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對西藏經濟社會的服務水平和支撐能力。鼓勵科研機構與區內外企業間開展技術合作,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深化人事、分配、財務等體制改革,形成充滿活力的科研創新機制。充分利用內地的科研、人才、技術優勢,加強和擴大區內外科研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加大科普宣傳工作力度。認真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七、加快社會發展,積極促進社會和諧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大社會事業投入,促進社會發展,積極推進和諧西藏建設。

  努力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社會穩定和諧中推進發展改革,通過發展改革促進社會和諧。高度關注民生,體察社情民意,注重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等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和發展安定和諧的大好形勢。加強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倡導人與人和睦相處,增強社會和諧基礎。暢通訴求渠道,完善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努力構建平安西藏,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擴大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把擴大就業、控制失業率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創業環境。要通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拓寬就業領域和渠道,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要從實際出發,政府組織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切實加強就業、再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勞務中介組織牞培育發展勞動力市場。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逐步把城鎮所有勞動者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範圍,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制度,建立基本工傷、生育保險制度。積極探索農牧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對農牧區特困人口的扶持。提高社會弱勢群體抗風險能力。加強婦女兒童和老齡工作,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員的合法權益。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農牧民工在就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認真做好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社會救濟、減災救災等工作,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城鄉社會福利救災設施建設。

  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步伐。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提高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加快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衛生執業監督和城鄉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縣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農牧區醫療衛生條件。完善農牧區醫療制度,提高農牧民群眾健康保障水平。繼續加強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突出抓好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強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改善婦幼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在農牧區推廣藏醫藥適宜技術。制定並實施衛生人力發展規劃。加強對農牧區衛生技術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優化衛生隊伍學歷結構和專業結構,提高衛生隊伍整體素質。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科學地繼承、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做好民間文學藝術等傳統文化的搶救、挖掘、保護,開發並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遺產,做好文物和檔案保護工作。繼續加強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工作。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藏學研究,大力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事業,鼓勵和支持多出具有民族特點和時代氣息的文化精品。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努力滿足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推進廣播電視「西新工程」、「村村通」等宣傳文化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有效抵制境外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增強人民身體素質。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嚴格安全執法,加強安全生產設施建設。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監督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提高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依法懲處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為,嚴格執行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健全災害預警應急體系,加強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等的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重點加強區、地(市)兩級安全監管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管能力建設,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縣加強安全監管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管能力建設。加強人口密集區和重點場所的「三防」工作。重視森林防火和草原防火。

  八、建設節約型社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牢固樹立資源有償、有序、有限使用的觀念,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強和改進資源保護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地處理好經濟快速增長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注重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加大對雅魯藏布江及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江河的水源保護和干流綜合治理。以大型水利設施建設和水能資源開發為突破口,促進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益。強化政府土地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的依法利用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執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逐步摸清礦產資源家底。加強礦產資源開採管理,合理適度開發。加強生物資源的利用、保護。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藏東南四江」流域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要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合理有序發展林業產業;藏西北草原區要充分考慮草場的承載能力,形成草畜良性發展的關係,開展退牧還草、防沙治沙、荒山荒地植被恢復;重點資源開採和開發區要實行更為嚴格的生態管理和保護制度,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構建西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繼續搞好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加大植樹造林、人工種草、濕地建設力度。加快實施主要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環境監督管理,鞏固污染企業達標排放成果。啟動農牧區小康環保行動。加強環境應急體系建設,防範環境污染事故。強化環境執法,嚴格環境准入。

  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生產過程控制。積極支持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建設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在中心城鎮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範。依法淘汰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工藝、設備,關閉治理無效的企業。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

  建設節約型社會。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形成有利的政策措施和社會氛圍。大力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消費方式,推廣使用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和環保標誌產品、綠色標誌產品和有機標誌食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

  加強優生優育與人口管理工作。以農牧區為重點,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優生優育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生殖健康服務水平,努力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出生缺陷,保障產婦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機制建設,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

  九、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根本上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推進改革,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加快公司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責權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努力培育和建立一支職業化、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堅持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完善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益。

  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投資、參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把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調整所有制結構的關鍵環節,完善和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消除體制性障礙,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創造有利的融資條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上規模、上檔次。

  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以培育農牧區市場為重點,繼續發展商品市場,大力發展要素市場,規範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形成以拉薩為中心,覆蓋西藏、面向周邊的市場網絡。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加快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建立有利於吸引社會投資的機制,健全以政策引導、信息發佈等間接調控手段為主的投資調控體系。改進金融服務,擴大融資渠道,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發揮政府財政職能,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保障社會穩定。

  十、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擴大開放是我區融入全國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是發展和穩定的結合點。要在統一開放大市場中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形成充滿活力的經濟體系。

  積極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建立符合國際規範和慣例的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模式。改進對出口商品基地和產業的扶持方式,規範涉外經濟活動。

  加強橫向經濟合作。瞄準和依托國內大市場,圍繞特色優勢資源的開發,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吸引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進藏發展。鼓勵支持各類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走出去,借助區外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發展壯大西藏經濟。加強與西南五省區市的經濟協作,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加強與西北經濟區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青藏鐵路、公路紐帶作用,北向發展經濟,建設陝甘青藏經濟協作區。重點加強與對口援藏省市和援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為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加強外貿外經外資工作。堅持市場多元化和以特取勝,積極建設特色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特色出口產品,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做好邊貿口岸的建設工作,加快建設南亞陸路大通道,積極發展與南亞國家的貿易往來。加大沿邊開放力度,搞活傳統邊貿市場。優化進口結構,增加區內急需產品和重要資源進口。積極發展與國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和經貿往來。加強宣傳推介力度,提高外資利用水平。

  十一、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要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努力搞好西藏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藏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加強統一戰線,完善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制度,推進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建設法治政府,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繼續加強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和基層司法行政機關配套建設,著力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幹部群眾法律素質和全社會法制化管理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教育廣大幹部群眾,不斷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西藏工作指導思想的教育宣傳工作。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政治教育、思想陣地建設。堅持用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幹部群眾,大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黨的歷史教育。廣泛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在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唯物論、無神論教育。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和對外交往。不斷掃除封建殘餘、陳規陋習。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精神。積極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不斷增強人們的民主法制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繼續加大鄉村、社區文娛活動場館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愛國衛生運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實施「活動場所建設工程」,加強博物館、展覽館、檔案館和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十二、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要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堅持不懈地開展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切實做好民族工作。創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問題發展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高駕馭和解決民族問題的能力。把增強民族團結的各項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對人口較少民族採取特殊政策進行扶持。通過各種形式,使廣大幹部群眾充分認識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社會動亂是各族人民之禍的道理,珍惜和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切實做好宗教工作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不斷總結新時期我區宗教工作的成功經驗,認真貫徹「劃清兩個界限、盡到一個責任」的政策原則和工作要求,依法保護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認真貫徹宗教事務條例,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和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繼續深入開展寺廟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積極做好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工作。依法打擊利用宗教從事分裂破壞活動的行為,堅決抵禦境外敵對勢力特別是達賴集團利用民族宗教問題進行的各種滲透破壞活動。把基層宗教工作納入基層基礎建設範圍,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宗教事務管理網絡。切實改善基層統戰、民宗、寺教部門的工作條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西藏凝聚力量。

  十三、維護社會政治局勢穩定,努力建設平安西藏反對分裂、維護穩定,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依法治藏,進一步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和發展大好形勢,建設平安西藏。

  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要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不動搖,把反分裂鬥爭擺在維護穩定工作的首位,切實做到旗幟鮮明、針鋒相對、主動治理、強基固本和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增強反分裂鬥爭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反分裂鬥爭的工作機制,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分裂破壞活動。

  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全面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加強政法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加大偵查破案力度,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高度重視人民內部矛盾的排查調處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

  大力加強政法隊伍和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部門建設,建立健全縣和重點鄉鎮政法機構,充實基層政法力量。加大政法基礎設施、裝備和經費的投入。堅持政治建警、科技強警、從優待警,提高政法隊伍戰鬥力。堅持從嚴治警,提高執法水平,加強執法監督,確保公正執法。按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鄉鎮重建、改建計劃,加強農牧區基層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鎮幹部工作生活條件,創造留住人才的環境,不斷強化基層政權。

  十四、加強黨的領導,確保「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順利

  實施「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規劃,關鍵在黨的領導。各級黨委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進一步增強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全面分析和正確判斷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加強和改進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綜合協調,全面把握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圍繞規劃任務,做好協調和服務,創新規劃實施機制,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各級黨政組織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環境。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過硬、工作作風紮實的公務員隊伍,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廣大黨員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為民宗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忠實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清正廉潔,自覺反腐倡廉、拒腐防變,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要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堅持求真務實,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開展對口援藏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必須進一步做好受援工作。要在對口支援省(市)、中央和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的幫助下,重視和加強幹部、資金、技術、物資等方面的受援工作,豐富對口援藏內涵,拓寬受援渠道,引導援助投向,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產業發展作為受援工作的重點。不斷總結受援工作經驗,完善機制,改進方法,發揮最好的效益、取得最好的效果。

  認真做好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增強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邊防。支持駐藏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做好「十一五」事關發展的工作。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提高國防動員能力,繼續做好民兵、預備役部隊、人民防空等工作。

  西藏廣大幹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美景旅遊微信號二維碼: to8848           美景旅遊微信號二維碼: to8848-dong
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圖案,加我們的微信 Wechat
2006-01-06 15:18:25  By: 西藏旅遊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
MITS 美景國際旅行社
M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專門為台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華人、外國人(外籍遊客)提供特色西藏、青海、
尼泊爾、四川等地度假觀光旅行服務,為您量身定制個性旅行計劃(獨立成團、小
包團、自由行、團體旅遊、散客拼團,另提供各類朝聖、徒步登山探險等特種旅遊)

外籍遊客進藏旅行須知:辦理台灣遊客入藏批准函.旅行證件.外國人去西藏旅行手續
西藏旅遊咨詢預訂服務: 0086-28- 86082622   86082022  給我們寫信咨詢和預訂
Sponsored Links
    
特別聲明: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西藏旅遊
Tibet Travel
西藏旅遊目的地 new
西藏聖地之旅-魅力珠峰+天湖納木措之旅九日遊
走進神秘西藏
西藏風光圖庫
熱門點擊
最新旅遊報價
文檔索引
-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商業合作- 廣告托播-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加入收藏-
MJJQ美景旅遊網專業旅遊服務商.品質保證 - 全年無休節假日照常服務
提供西藏旅遊.青海旅遊.四川旅遊.九寨溝.稻城亞丁專業旅遊服務
Tel:86-28-86082622 - 86082022  Fax:86-28-86080300
版權所有: 美景旅遊網 保留所有權利
©2002-2018 Copyright  MJJQ.COM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M-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