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7月26日 察隅——下察隅
直到中午,老李兄弟的卡車才出發,駕駛室裡除了司機還擠了3個人。一路上都是繁茂的針葉林。快到下察隅時過一座橋,防軍查了所有人的證件。過了這座橋後,離中印實際邊境線就不遠了,會經常碰到查證件的事。
下察隅是由兩排房子組成的一個小村落,有個武警指導員的老婆開了家小食宿店,住了進去,當天天色已晚,作不了什麼採集了,就和司機們吹了一晚上牛,他們剛剛從雜貨鋪老闆那裡拿到佣金,大概在9000到1萬之間,這不是淨利潤,算上路斷造成的額外花銷,他們這趟生意看來賺的少而且辛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JPG width=450>
下察隅鄉的全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JPG width=450>
下察隅附近的植被狀況
7月27日—28日 下察隅
在下察隅休整了兩天。27日沿著下察隅到上察隅的公路走了一段,進入一片闊葉林採集,但沒有捉到特別的種類。
28日沿著下察隅到國境線的路走了一段,採到Tongeia屬的一個新種。另外揀到一些螻步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JPG width=450>
Tongeia pseudozuthus 新種
7月29日 下察隅--梯玉 第一天
梯玉是我計劃中的一個重點地區,因為它是Euthalia pulchella Lee的模式產地。此種自發表以來只知道一隻雌蝶,分類地位非常不清楚。所以這次到察隅來希望能找到這個種類的棲息地並且捉到雄蝶。但是在地圖上找不到梯玉這個地名,向很多當地人打聽後才弄清楚了梯玉在下察隅到上察隅之間。從下察隅到上察隅有簡易的土路可通車,但路況很差,道路很窄,車極少,最後決定走過去。
一早吃過飯,便背上所有的裝備,開始了徒步旅行。周圍到處都是綠色,穿行在森林裡的感覺真的很爽。路上見到了一次鉤鳳蝶,可惜沒有打到。但是捉到了一個Ypthima新種。路邊還揀到一隻雌鍬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JPG width=450>
林中小棲,旁邊煮著茶,夠奢侈吧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9.JPG width=450>
Ypthima dengae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JPG width=300>
一路上的風光,路基本上是沿察隅河的支流逆流而上
走到晚上找到一塊林間的草坪,在上面安營紮寨,找了些乾柴煮方便麵吃。天黑時開始下起小雨,還好帳篷沒有漏水。只是晚上小解是個麻煩,幸虧帶了很多保鮮袋,接了再扔出帳篷,避免了雨中受罪。
7月30日 下察隅--梯玉 第二天
清晨起來,帳篷外到處都是濕的,找不到乾柴。把東西收拾完後開始空著肚子趕路。一小時後找到一條小河邊的一處舊宿營地,並且找到了乾柴,這才生火煮麵,沖了杯奶粉,頗為幸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JPG width=450>
早飯時自拍
走到中午時,天漸漸放晴,但是沒有太陽,估計梯玉快到了。沿河小路的路邊上,我猛的注意到有一隻翠蛺蝶停在一棵樹的樹枝從裡。於是摒住了呼吸仔細地看,居然是Euthalia pulchella !
我看了半天,呆在那兒,想著怎麼捉它,才發現它停的地方根本無法下網。只一會兒它就飛走了,鑽到路下的林中去了。我索性卸了行李,在這裡苦等,但天公不做美,越來越陰。最後決定再往前走,找一適合宿營的地方紮營,然後在這裡住到捉住Euthalia pulchella為止。
向前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一大片草地,前面一個院子。看到院子裡有人便上去詢問,主人非常冷漠,我費了半天勁才跟他講明白我是幹什麼的,到他院子裡想借宿,他才逐漸和緩起來。但是這裡沒有房子可以住,因為空著的房子都已經養了鴨。原來這還不是梯玉村,梯玉村不在路邊,這只是個梯玉道班,裡面常年住著兩個當地人。最後他同意我在小院裡紮營,這下好了,至少生火不用自己動手了。紮好帳篷我就抄著網回到剛才看到翠蛺蝶的地方,但是等到天色發黑也沒再看到第二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0.JPG width=300>
梯玉道班裡的宿營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11.JPG width=450>
從梯玉道班看遠處的山巒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2.JPG width=450>
梯玉道班的周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3.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可愛的小孫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9.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養的看門狗,十分凶悍,身上有虎紋,應該是當地的土狗品種
7月31日--8月4日 梯玉
一連住了5天,我才有幸觀察到了Euthalia pulchella飛翔的場面,捉到了夢寐以求的雄蝶。
每天除了吃飯,我都守在Euthalia pulchella的棲息地等候,這裡其實是個很好的採集點,不光有Euthalia pulchella,還有一些弄蝶和蛺蝶,捉到一個Neptis的新種和西藏第一次記錄的morgiana窗蛺蝶。河對岸有一個村子,村民都是靠溜索過河。這些天天氣一直不好,晚上總是下雨,白天多是陰雲密佈。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4.JPG width=450>
清晨河上的水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7.JPG width=450>
河對岸的村民通過溜索過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8.JPG width=450>
河對岸村民們的集體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8.JPG width=450>
Neptis pseudonamba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1.JPG width=450>
Dilipa morgiana 雄蝶
而Euthalia pulchella直到第四天---8月3日,我才再次見到。這天難得一見的太陽出來了片刻,在棲息地終於看到pulchella的雄蝶穿梭飛行在樹冠附近,飛行速度極快,從不下地,偶爾可看到它沿著山坡從河邊開始向上飛,快速掠過小路飛到路另側的林冠上去。觀察了一會我選了一處經常有pulchella路過的地段,然後離開小路,下到近河邊的灌叢中,躬著身子躲在灌叢中,網也放低了。終於有pulchella飛過,速度極快,我也猛的舉網,然後就看到網裡有翠蛺蝶在掙扎,當時興奮得大喊了句什麼。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又捉到一頭雄蝶。豐收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9.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雄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5.JPG width=30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6.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棲息地
E.pulchella 的雌蝶相對較少,但是它和雄蝶不同,偶爾會飛到離地面很近的低枝條上停留,只要碰到就容易捉住。我的運氣不錯,捉到了一隻完整的雌蝶。
吃飯是每天給主人一點錢,他們飯有多的,就一起吃,沒有就買他們的麵粉,自己用水和了,烙餅吃,怎麼也比方便面強多了。有時能吃上烤玉米,那東西真叫香啊,到現在只要一想起來還流口水。
8月5日 梯玉--上察隅
趁著天晴,決定繼續向上走,到上察隅去,這一路上也許會有好的收穫。一路都是上坡,頗為辛苦,多數時間都是沿河而行。路上在針葉林裡揀到一隻已死的小型鍬甲(拜託鍬甲高手們給個鑒定)。路上不時看到載著原木的卡車往外拉木頭,這裡還在大肆砍伐,據說是因為察隅河的下遊不在中國,所以和長江不同,不必擔心水土流失發洪水,可以不停地砍下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0.JPG width=450>
運原木的卡車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JPG>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1.JPG>
路上揀到的鍬甲(高手們給個鑒定)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2.JPG width=450>
看河上的風光,這也許是最後的原始林了
梯玉到上察隅不太遠,下午三點多就到了。路上只捉了Rapala nemorensis和Aulocera saraswarti的一個新亞種。這兩種蝴蝶都是首次在西藏發現。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0.JPG width=450>
Rapala nemorensis 雄蝶 原產雲南西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7.JPG width=450>
Aulocera saraswarti chayuensis 新亞種,這個種也是第一次在西藏和中國發現
上察隅距離印度的實際邊境線很近,雖然從咱們國家發行的地圖上看好像離邊境線還很遠,所以武警和防軍都不少,常有部隊拉練跑過這裡,也時常有人查證件。有個四川人退伍後,娶了一個從印度過來的珞巴族老婆,在這裡開了個食宿店,條件不錯,收費也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4.JPG width=450>
部隊拉練跑過上察隅的街道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5.JPG>
上察隅留影,請食宿店老闆拍的,背後是他開的店。
從這裡依稀可見北邊的伯舒拉嶺的雪線,據說有條小路可通往川藏公路。還有傳言說人們將來要修一條從這裡到墨脫的公路,但我不太相信這樣的路能修成,在一份很老的地圖上,確實用虛線畫著一條從墨脫的格當穿過無人區的叢林通往上察隅的小路,但根據在墨脫和察隅的打聽,從沒有人走過這條小路。這條小路是值得冒險家們一試的一個挑戰,估計路上也會發現很多新的物種。走這條路也一直是我的一個夢,也許永遠沒有機會。
身處察隅,和當地人廣泛地交談,不但增加了很多關於察隅的地理知識,而且改變了我的旅行計劃:察隅地區的極東部有一察瓦龍鄉,與世隔絕,我原先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知道了以後,就非常好奇,不僅是考察上的好奇,更多的是地理上的好奇。於是打定主意,要去察瓦龍。
8月6日 上察隅到察隅縣
上察隅海拔較高,物種比較少,決定回察隅考察。早上搭到一輛回察隅的拉木材的卡車,坐在木頭上,同車有幾個洛巴人,半路上還上來一位登人老太太,裝束奇特,可惜她不同意拍照([人登]人是中國數量最少的少數民族了,目前劃為珞巴族的一個分支,但實際上和珞巴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車走走停停,路上壞了幾次,這個司機非常馬虎,後來居然汽油也不夠用了,多虧路過的車幫忙我們才得以繼續前進。傍晚下起大雨來,好在帶著雨衣,但氣溫驟降。直到天黑透了也沒到察隅。旅行中有很多漆黑的夜晚是在車上顛簸度過的,有時會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直到深夜12點卡車才在大雨中駛進了察隅縣。
一天的苦難結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6.JPG width=450>
坐在拉木頭的卡車上
8月7日--8月10日 察隅縣
在察隅縣休整,每天都沿著公路尋找採集點,有些地方雖然不是原始植被,卻也有好東西,就在縣城旁邊的路邊空地裡,我捉到了另一個新種Potanthus taqini,還有Fabriciana adippe的一個新亞種。這裡還捉到一種黃室弄蝶,其實也是個新種,但我考察完後寫論文時也沒能認出來,2年後才搞清楚那是個新種,命名為Potanthus tibetana, 這個新種最近在越南也發現了,Devyatkin正準備將其命名為tibetana的一個新亞種。由此可見察隅在昆蟲研究上是多麼空白,我估計察隅在其他昆蟲方面也有很多未知的物種,大家如果有機會應該去察隅考察一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8.JPG width=350>
Potanthus taqini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9.JPG width=350>
Potanthus tibetana 新種 此種還分佈於墨脫,獨龍江, 國外分佈於越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0.JPG width=450>
察隅縣的街道
察隅縣的生活非常舒服,有公共淋浴室,也有飯館,可以吃到不錯的炒菜和沙鍋。也有「娛樂」場所,據說縣裡的幹部、警察甚至軍人都經常光顧。
在察隅縣我到處打聽關於察瓦龍的地理和自然情況。
察瓦龍,這個地名聽起來就頗令人神往,根據打聽到的消息,這個偏遠的藏鄉與世隔絕,根本不通公路,只有馬幫小路穿越原始森林,要翻越4座高海拔的山口,一路基本上是無人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一般馬幫的行進速度也要7天左右,如果沒有騾馬幫助托運必須的裝備,光靠人力是到不了的。察隅縣本地藏人去過察瓦龍的人也是寥寥無幾。這更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察其究竟的慾望。於是開始尋求去察瓦龍的途徑。根據打聽到的情況,我在察隅縣的街上到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從日東村(日東位於察隅到察瓦龍的路上,離察隅有3—4天行程,離察瓦龍有3天行程)過來拉糧食的藏民馬幫,但是這些藏民都不肯雇騾馬給我,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為了在封山前為家裡攢夠足夠的糧食而來縣城拉糧的,沒有多餘的騾馬可以出租。
最後我跑到縣政府裡到處打聽,在政府辦公室一個藏族幹部的幫忙下,我打聽到了8月末有一個人口普查工作組要去察瓦龍工作。我又找到了這個工作組的組長塔青。塔青同意幫忙雇騾馬,但是吃住都要自己負責,這沒問題,我的宿營裝備很齊全。
但是雖然塔青答應了幫忙,我卻要隨時打聽消息,有什麼臨時變動或出發時間都不會通知我的。我只好每天晚上都跑到塔青家裡去打聽一下消息。馬幫大約是在8月20日以後出發。我正好可以在這之前把察隅縣考察完。
我一直擔心察瓦龍之行是否能實現。在這裡沒有什麼事是可以打包票的,不到騎上騾子的那一刻,心是不能放肚子裡的。
8月11日 察隅--德母拉
計劃好了再上一次德母拉山口,並且要在察隅到德母拉這條路上選幾個點做採集。但是連找了幾天,都找不到出察隅的便車。原來有消息傳來:怒江溝山體滑坡,川藏路再次阻斷,而且這次很嚴重,兩個月之內無法修復(後來是在11月——12月修復的)。所以最近就沒有出察隅的車,想搭車是不可能了。
狠了狠心,決定包車,吉普車的車主們漫天要價,說是汽油漲價。為了考察上的全面,最後還是決定包了輛車上德母拉。包車雖然價高,但真的很方便,可以隨時叫停。在古玉前我注意到路上有小蝶飛舞,於是下車採集。這是一個頗為奇特的線灰蝶族的新種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1.JPG width=350>
雄 正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2.JPG width=350>
雄 反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3.JPG width=350>
雌 正面
以上三圖為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此次考察所得中最為奇特的一個新種, 最近有學者打算為此種成立一個新屬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1.JPG width=450>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的棲息地
在接近德母拉時,在一處高山草甸旁我再次叫停了一會兒,採集到另一新種 Paroeneis parapumilus。看來這車包的不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7.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rapumilus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8.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laearcticus auloceroides 與上一種同地分佈的種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9.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bicolor 產藏西,藏中的種類,與新種頗為近似,但雄蝶沒有性標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6.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留影 (司機拍)
下午3點左右,車登上德母拉山口,我選擇了一處宿營地,趁著天尚亮,開始採集,捉到了Parnassius orleans 和Parnassius epaphus poeta 和Kuekenthaliella baileyi 等等。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2.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留影 (司機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4.JPG width=450>
在山口附近選好宿營地,坐著休息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par4.JPG width=300>
Parnassius orleans lakshmi Mikami, 1998年發表的產德母拉的特有亞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5.JPG width=450>
P.orleans 的棲息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5.JPG width=350>
Issoria (Kuekenthaliella) baileyi 1998年發表的產於墨脫北部的新種,這次發現於察隅地區,此種還分佈於藏中拉薩附近.
傍晚,採集牛糞和乾枯的灌木枝生火造飯,等到添飽肚皮,收拾完東西,鑽到睡袋裡,天已經全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3.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宿營,為添飽肚皮使勁地吹牛糞 (自拍)
8月12日 德母拉
一夜頭疼不止,這次高山反應來的猛烈,可能是在察隅海拔較低處呆的時間太長了。
好在昨晚多採了些灌木和牛糞,放在帳篷的夾層裡,沒有被露水淋透,這才順利的吃上早飯,當然還是方便麵。
在宿營地附近的高山草甸上採集到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Grieshuber, 這是今天最好的收穫。其他都是昨天的重複品。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7.JPG width=350>
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比利時人近年發表的產自甘肅的種類,德母拉產的屬於另一德國人剛剛發表的新亞種
根據以往採集絹蝶的經驗我選擇了較遠處東邊一緊靠高山碎石坡的草甸做為新宿營地,把行李搬了過去,一路走來頗為吃力。
在這片碎石坡上果然採到了Parnassius imperator,我估計5月時, 著名的P. labeyriei nosei和P.hide poshulalinus Nose 可能都會在這條坡上發現。這是個絕佳的絹蝶棲息地。只可惜季節太晚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nosei.JPG>
Parnassius labeyriei nosei Watanabe (該圖轉自 國外的絹蝶網站--需用代理服務器才能上)
德母拉上最著名的絹蝶,5月時發生,此次沒能碰到.
8月13日 德母拉--察隅
一夜沒能睡好,高山反應更加強烈,頭疼難忍。最後決定回察隅。
上午搭到一輛卡車,順利地回到察隅縣。
8月14日 — 8月25日 察隅
14日到20日雨下的很勤,幾乎做不了什麼採集,主要在察隅縣休息,偶爾也到北邊7公里外的一處林子裡採集,沒增加什麼新東西。工作組那邊一直沒有任何消息,等的讓人心急,卻也沒辦法。21日到25日天陰到多雲,我連續在察隅以北20公里到50公里的路段上考察,這段路的兩旁都是原始森林,植被非常豐富,海拔在2300-2700米左右。每天吃完早飯都到街上去找察隅——古玉的便車,有時是拖拉機,有時是卡車。然後搭車到20公里外的採集點考察,下午在路上攔便車回察隅。我的運氣不錯,回來基本都能搭到便車,只有8月25日回來時沒有便車,只好徒步走回察隅,直走到天黑才到。
在察隅北邊25公里處的森林裡考察也是有收穫的,採到Euthalia 的一個新種,後來寫論文時鑒定不準確,當作Euthalia alpherakyi的一個新亞種發表的,去年和Euthalia的專家Yokochi討論後又對Euthalia duda類群做了更深入研究,發現察隅的這個其實是個獨立的新種,提升為Euthalia chayuensis,此種與Euthalia duda sakota相當接近,但生殖器和外觀都有穩定的差異。這個新種按Yokochi的說法在緬甸極北部也被日本考察隊發現了。
另外一個大的收穫是發現Neptis 的另一個新種。這個新種相當獨特,在翅脈上都與近緣種類有明顯的區分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6.JPG width=300>
8月26日 察隅
我得到消息:工作組將在最近幾天出發,於是上街採購。除了方便麵,還跑到賣麵餅的店裡訂做了20多個麵餅,還買了一些火腿腸、一聽午餐肉罐頭。另外膠卷也快用完了,察隅縣裡唯一的一家攝影店裡賣的富士卷肯定是假貨,但還是決定買了兩卷。
下午去縣政府打聽到工作組將於明天出發,塔青只說是明天有車送一段路,但是具體情況卻搞不清楚,也沒說怎麼集合,只讓我到大街上等著。一夜激動的沒睡好。
8月27日 混亂不堪的一天——終於踏上去察瓦龍的路
一大早就起床,頭腦亂的很,一直擔心錯過工作組的出發。我把行李背到街上開始等待,等到10點多了,也沒見到塔青和所謂的工作組,於是開始著慌了。這時有輛卡車從縣政府裡開出來,到了街上就停了,後斗上連人帶行李坐的很滿,街上也有很多老百姓往車上擠,我也慌忙跑過去問,原來這個車就是用來給察瓦龍工作組送一段路的。還是沒見到塔青,但是不管這些了,我也往車上擠。真艱難啊,車斗塞的簡直沒有插針之地,我都不知道是怎麼把背包和自己弄上去的,這裡的老百姓有個好處,就是雖然他們也搶著擠車,但一旦上了車,他們會熱心的幫後來的人盡可能的也擠上車,這和內地人在火車上佔座位的風格很不同。 這個車被擠的太不成樣子了,可能是後來的幾個工作組成員上不了車了,察隅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便出現了,開始維持秩序,讓車上的人統統下來,我被弄糊塗了,後來才明白原來這車是送工作組成員去幾十公里外的桑久村,從桑久村開始才是馬幫的出發點,而這些擠車的大多不是工作組的成員,而是搭免費便車去桑久村的老百姓。結果客占主位,把工作組的人都給擠到車下上不來了。當官的說話還是很管用的,人們都開始下車了,這樣工作組的人優先安排好行李和屁股,我也找了個不錯的地方,然後才讓搭車的人們上來,還是擠的滿滿的。
中午時分,車開始駛出察隅縣,桑久在察隅北邊幾十公里處,有條簡易公路通察隅縣,這條路上很少走車,路邊的樹枝經常掃過我們頭頂。鬧烘烘的車上我卻很著急,因為很明顯塔青沒來,往下該怎麼辦還是未知數。
車一直向上攀登,海拔上的很快,不多久便到了桑久村,能看到路邊草地上散佈的騾子,還有些簡易棚子,一些藏族人在裡面喝茶,據說這些是來接工作組的馬幫。
在桑久,人們把各自的行李都卸下來,到處都是亂烘烘的。這個工作組是由察隅縣各個機關單位裡抽調來的公職人員組成,也全都是藏族,任務就是去察瓦龍鄉做人口普查。多數人都穿迷彩服,因為耐髒。不一會兒我就看到塔青帶著墨鏡很牛逼的從一輛越野車中鑽出來,原來組長是有特殊待遇的,怪不得沒在卡車上見到他。來接我們的馬幫是由察瓦龍鄉政府從全鄉各村裡抽調的有騾馬的村民組成的,他們從察瓦龍出發,帶著騾馬走了7天來到察隅縣,專門來接工作組,而政府服給他們的報酬在我看來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這相當於是給他們派公差,不來不行。他們已經在桑久歇了一天,把騾馬都散放到山上去吃草了。工作組要休息一會,煮茶喝,我趁這空拿了網子出去採集,再次採到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這個珍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1.JPG width=450>
桑久,工作組在休息,等待馬幫們準備好騾馬。
下午1點多,激動而混亂的時刻到來了。趕馬人把騾馬都從山上找了回來,他們帶的騾子有多有少。騾子主要有兩個品種,一個是所謂的漢騾(和內地的騾子一樣),數量比較少,長的很高大,只用於馱貨,大多數則都是藏騾,長的比較小,據說耐性好,既馱貨又可騎人。人們都把騾馬的主人喊做馬幫。馬幫們用地釘把一條繩子貼地拉直固定好,每頭騾子都被拴住左腿排成一條直線,為了讓騾子聽話,馬幫們給每個騾子頭上都套上糧食袋,這樣騾子就只顧著去嚼美味了,安靜地任憑主人往身上裝貨。馬幫先給騾子背上披條毯子,然後才固定貨鞍,這種鞍是木製的,很小巧,其結構是只用於栓貨,不能直接騎人。有些騾子被選做只馱貨,這樣就被壓的滿滿的,馬幫力求使兩側重量非常平均。還有些騾子是給人騎的,但也是上的貨鞍,這裡根本沒有讓人騎的那種馬鞍和韁繩,更沒有腳蹬子。工作組的成員都帶了鋪蓋卷,用一個帆布套縮成一半大小,然後綁到貨鞍上,人要騎的時候就直接跳到騾背上面的鋪蓋上,憑自己的平衡能力把自己穩定在騾子上面,有些人很有經驗,自備了韁繩把騾子籠頭拴住,這樣便於控制。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騎騾子的。全組裡只有組長塔青分配到一匹馬,裝有傳統的騎鞍和腳蹬。裝貨的時候一片混亂,塔青要負責騾馬的分配。我找到塔青,他忙的幾乎把我給忘了,騾子可能還不夠用,好在他很守諾言,把我安排給一個馬幫,馬幫把我的背包固定到一匹黑騾上,但是怎麼也沒法平衡,最後我把睡袋和帳篷都從包裡拿出來,裹了雨衣用繩子綁了,這樣正好可以和背包平衡掛在騾子兩側,然後把防潮墊疊了幾層披到貨鞍上綁緊了。到處都忙的不可開交,混亂不堪。等一切都結束後,馬幫開始出發了,我興奮異常,現在知道自己一定能到達察瓦龍了。
一開始的路沒人騎騾子,都是步行,穿過很長一片爛泥地後便踏上了依稀可以分辨的一條小路。小路穿行在針葉林中,樹上到處掛滿了松蘿。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同行的工作組成員陸續跳上騾子背。我繼續走了一段,最後忍不住也打算試一下,我的那位馬幫一點漢語都不懂(其實連藏語的普通話也不懂),比劃了半天他才明白怎麼回事。在馬幫的幫助下,我也順利的騎上了騾子,只是因為沒有鋪蓋墊著屁股,貨鞍隔著防潮墊還是磨的屁股生疼,我緊抓住貨鞍的一角,努力保持平衡,騎這種騾子還真的很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2.JPG width=450>
馬幫隊伍出發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3.JPG width=450>
騎騾子的工作組成員,後面騎紅馬的是組長塔青,以後的旅程中他基本上沒從馬上下來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4.JPG width=450>
前進中的隊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5.JPG width=450>
在森林裡穿行,樹上掛滿了松蘿
走過一個塌方區時,為了安全人們都下了騾子,我也下來,那騾子就跑到前面去了,等過了塌方區,我再也找不到我的那匹了,只好走完了剩下的路。以後幾天我才知道,分給我的那匹騾子是個狡猾透頂的傢伙,而他的主人為了愛惜他的財產,也不去管它,這樣我基本上還是靠雙腳走完全程的。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一大片空地上,這裡就是第一天的宿營地。不一會就炊煙淼淼,工作組被塔青分做幾個小組,各小組各找一片空地,搭自己的窩棚,做自己的飯。窩棚都是找兩個木棍固定在地上,像晾衣服一樣拉出一條繩子來,然後用編織袋材料的蓬布掛上,作成簡易的窩棚,只用於擋雨,人們帶的鋪蓋都非常的厚實,所以不用擔心冷的問題。馬幫們把行李卸下來後,騾子都撒著歡的滿地打滾,然後就高興到跑到山上有草的地方去了,晚上馬幫是不用管它們的。人們帶著大米、掛面和罐頭,有的還帶了些蔬菜。因為事先說好管自己的飯,我就要了點茶,開始啃我帶的麵餅。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6.JPG width=450>
遠遠看見我們第一天的宿營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9.JPG width=450>
宿營地全景,人們忙著卸貨、生火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8.JPG width=450>
營地裡人們都在忙
我也搭起我的帳篷,惹來很多人圍觀,和幾個人很快就混熟了。其中一個乾瘦的,朋友們都叫他阿瑞,老家青海的漢族,分配到察瓦龍鄉工作了3年左右,這次本來是到了探親假的時候,從察瓦龍走了7天到察隅,準備回家,卻接到縣裡命令:停止一切休假,必須參加人口普查工作。完!又要再回察瓦龍。不光他一個,其他還有三個也是在察瓦龍工作的,兩個是剛參加工作一年的藏族學生(格桑達瓦和拉巴,後來混得很熟),一個是長髮飄飄的察瓦龍的公子(以後簡稱公子,是鄉長的兒子)。他們幾個需自己負責吃住,因騾馬不夠,工作組也只負責他們行李的運輸,但是沒有騾子騎,這樣他們幾個要完全靠雙腳走到察瓦龍去。他們和馬幫們關係很熟,和馬幫們一起吃飯,住的時候就用工作組的窩棚角落。阿瑞幾乎和公子形影不離,這兩個傢伙在和大伙聊天時唯一的話題就是察隅縣的小姐,兩人昨晚還折騰了一宿,結果今天走這並不算太長的路就倍感艱難,一直落在後面。
阿瑞沒帶什麼鋪蓋,只帶著羊皮大襖一件,於是聊熟了就住進我帳篷裡來。馬幫們早習慣了這種野外生活,他們沒有正規鋪蓋,也沒有像樣的窩棚,只帶著一塊塑料布和一條毯子。他們自己做飯,主要是下掛面吃,晚上就用貨鞍和行李堆起來把塑料布斜搭在上面,鑽進去把毯子一裹就休息了。他們最為辛苦,每天裝貨,卸貨都是他們的事。
天很快就黑了,我和阿瑞鑽進帳篷,這時下起小雨,在雨聲中入眠,外面還時時傳來工作組成員搾金花(打一種賭博的撲克)的聲音。
8月28日 翻越益休拉山口
清晨很早,大家就被叫起來,天氣很冷,風吹地人瑟瑟發抖,起來後就收拾行李,不吃早飯,有人簡單地燒了點茶大家分著喝了。馬幫們跑到山上找騾馬,他們都帶著糧食袋,一邊喊著「噢西,噢西,噢西」召喚騾子,騾子每天只有在出發前能吃上糧食,所以經不住誘惑,都乖乖的過來讓主人拴住了。工作組的隊員們只把自己鋪蓋打理好,別的都不管就開始上路。馬幫讓我先走,原來是因為馬幫們趕騾子走的快,而騾子也不是讓人們一直騎著的,基本上是走一半,騎一半,這樣,開始的這段路就讓騾子空著走。我一直擔心我的標本問題,可別把我的包給漏下了,那考察成果就全沒了,所以走的比較晚,幫助馬幫將我的背包捆好後才走。(後來的幾天裡我累的麻木了,就不管這些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1.JPG width=450>
沿小路鑽入林中,開始了第二天的征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2.JPG width=450>
回望昨晚的宿營地,這是一片季節性的牧場
沿小路鑽進林中,一路都是上坡,路況很差。這裡的森林一看就是原始林,非常繁茂,可惜沒注意到有什麼昆蟲活動。走了兩個多鐘頭後還沒出林子,我趕上了前面的工作組成員,他們都歇在路邊不走了,原來是等後面的騾子,要開始騎行了。馬幫們走的確實快,很快就上來了,大家都騎上了騾子。我也等到了我的那匹,馬幫幫我上了騾子,我就開始「享受」旅途了,雖然保持平衡相當費力,但是比起自己用雙腳走路還是幸福百倍。尤其是這時候下起雨來,把自己裹在雨衣裡,隨騾子自己往前走,任憑外面風吹雨打,這種感覺雖然有些狼狽但非常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不光我有,大家都感覺到了,前面有人唱起歌來。不一會我們走出了林帶,進入林線以上,這裡海拔接近4000米了,出現了高山草甸,前面依稀可見連綿的群山,路一直是上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3.JPG width=450>
馬幫隊伍在林中穿行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4.JPG width=450>
進入高山草甸地帶,這時下著大雨
在草甸地帶走不多久就停下來,人們開始煮茶喝,簡單的吃點乾糧,我也啃了口麵餅,這東西已經開始變味了,極其難吃,我的乾糧準備是很失敗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7.JPG width=450>
馬幫們在煮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5.JPG width=450>
工作組的成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1.JPG width=450>
剛分到察瓦龍工作沒有一年的學生格桑達瓦沒帶雨衣,只好找塑料布自己拼了條雨衣來穿。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6.JPG width=450>
為了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我自作聰明地買了頂老式軍帽,後來人們告訴我這在當地也過時了。這頂帽子反而讓我很顯眼
再次出發後就靠雙腳了,我們是在朝山口進發,所以都是上坡路,相當辛苦,只有塔青悠閒自得的騎著他的小紅馬。走不多久人們又停在路邊等騾子騎,我也不想走了。大家逐漸騎上自己的騾子,但我的騾子還是沒出現,等它出現了,我才發現我的馬幫還在很遠的後面,只好自己攔騾子了,結果這傢伙一看到我就離開小路繞個遠道把我繞過去,我就趕快去追,再次超過它後 等在路的狹窄地段攔它,可還是不成功。結果這麼折騰了幾回,我乾脆認了,接著靠雙腳走吧。後來馬幫趕上來了幫我攔它,居然還是攔不住,這騾子非常狡猾。我只好繼續跟在它屁股後面徒步。可能是大前天在察隅考察時徒步走了一下午的緣故,感覺自己腿有點抬不動,繼續堅持了很長一段,在一個很狹窄的地段,我的那匹騾子鬼使神差的主動停下不走了,這次是等著我趕到它跟前,而且非常配合,我不用別人幫忙,自己就跳上它的背了。這裡離山口已經很近了,山口處的經幡看的很清楚。我分析了一下,這騾子很通人性,看來很清楚自己的職責,但是又很有勞動保護意識,自己決定該干多少活。
再次騎在騾子上,我才感覺到旅行的幸福。馬幫們很辛苦,最後這段爬山路由於海拔很高,接近5000米,走起來是很累的。
過了山口後,人們都跳下騾背,一方面是讓騾子休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這種下坡路上根本無法在沒有騎鞍的騾背上保持平衡。從山口遠望,遠處群山連綿不絕,小路根本無從分辨,從這裡還根本望不見察瓦龍的半點影子,路還很漫長,那神秘的察瓦龍還遠在群山之後。想到這些大山很少有外人來看見過,便感到一種虛榮心在沸騰,支撐著我繼續趕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t5.JPG width=450>
過益休拉山口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9.JPG width=450>
回望山口,我那匹騾子的主人在清點路過的騾子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68.JPG width=450>
經常趟水過河
以後都是下坡路。走到天快黑時,我們才停住腳步,在一片傍水的草地上紮營,這裡已經有一隻隊伍紮好了營,是日東村駐守的邊防軍人回察隅辦事路過這裡。這晚上我吃不下自己帶的乾糧了,好在塔青的那個伙食小組做麵條做多了,終於吃上了美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2.JPG width=450>
今天的宿營地
8月29日 翻越次瓦拉山口
夜裡又下起了小雨,天還不亮大家就起來了,空著肚子在雨中趕路。今天我出發的也很早,和大家一樣把行李扔給馬幫不管了。隊伍散的很開。一路都是草甸,走到快中午時,我們又開始爬坡,遠處的次瓦拉山口依稀可見。大家停下來等騾子,我的騾子和馬幫出發都很晚,還是沒有等到他們。所以只好接著走。走到我明顯感覺面紅耳赤,呼吸困難了,才等到騾子過來,這次總算沒費什麼勁,為了便於控制它,我給它栓了個韁繩。騎上騾子後我們離山口已經很近了,騾隊盤行而上,前後都能看的很清楚。看來我的馬幫也累的不輕,這時也找了匹騾子,他上騾子時很輕鬆,隨便就在行走中翻上騾背了,而且騎的姿勢很隨便,也不用扶騾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1.JPG width=450>
騾隊向山口挺進(攝於騾背上)
這種朝山口行進的馬幫隊伍真的很壯觀,我想在中國除了察瓦龍地區,再也不會有這種真實生活中的馬幫隊伍了(不算那些為旅遊目的而保留的德欽縣的馬幫,那些馬幫已經變了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JPG width=450>
在次瓦拉山口與隊員合影,我左邊的是醫生,右邊的是察隅縣最能打架的身高近1.9的巴俞疆
一過山口,我的馬幫就趕快趕上來,生怕他的騾子累著了,我也自覺的跳下騾背,沒想到騾子逃跑的很快,居然把我的一個帳篷包給甩下來了,我只好提著帳篷走了一路,直到隊伍下到半山坡略微休整時才再次見到我的那匹騾子,給它綁結實了行李。在半山坡上大家簡單地喝了點熱茶,啃了口乾糧就繼續出發。下山的路非常的長,大家都是徒步,等到下到山腳時我回望山口,很難相信我們是從那裡過來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1.JPG width=450>
半山腰人們在合影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3.JPG width=450>
即使是下山路,塔青也沒從馬上下來過
天空下起了大雨,隊伍拉的很開,前後能差開幾公里,我走著走著發現前後都沒了人影,就我一個了,好在路就一條,很好辨認。來到一處牧場上,路邊偶有簡易的藏民蓋的木屋,老遠看到隊伍裡的一幫人從一個木屋裡鑽出來繼續前進。原來他們進去歇了歇。我走到木屋旁也鑽進去,裡面的牧民非常好客,請我喝了熱茶,然後就鑽進雨裡繼續上路。我身後還有更多的人,這次我算是走在前面的。不久就鑽進一片林子,路上全是爛泥,一腳踩下去能到小腿,需要仔細得選落腳點,很快就滿腿都是爛泥了。冷風吹來渾身都打哆嗦,褲子早已濕透了,完全靠雨衣積攢些熱氣。路上還要過幾條小河,騾馬直接就淌過去,人卻必須選擇水淺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滿鞋裡都是水。
這真是艱苦的一天,前面的人始終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大家幾乎是空著肚子沒有停歇地趕了一天的路,來到一片草場上,我幾乎是機械的走著,快被凍傻了,這時天已經黑了。終於說是要停下來了,這是一片季節性的牧場,海拔仍然很高,有幾間臨時用的木屋可以居住,裡面沒有人,大家分成幾組分佔了。我凍得直發呆,把雨衣罩住頭留住點熱氣,緩了緩才清醒一點。我找到一間木屋,有內外兩間,內間已經有幾個工作組的成員佔了,他們燒起火來,把鋪蓋圍著火堆,已經沒有我的地方,我只好在外間把帳篷搭起來。人可能走散了一些,我沒有看到阿瑞,據說塔青也沒趕過來,也許他們在我們身後別的地方宿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4.JPG width=450>
天色漸晚,隊伍還是沒有停下,繼續在草地上走著
和我住一個屋的幾位決定打遊擊,他們是和塔青一個伙食組的,但塔青沒趕上來,背鍋和糧食的騾子也都沒到。打遊擊就是到處要飯。我跟他們一塊兒去。於是奔走在幾個木屋之間,路上都是爛泥和積水,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在一個木屋裡我們討到了熱茶,他們飯不夠,我們就去另一間,還好,這裡飯剛開始做,於是加上我們這幾個討飯的量,大家坐下來等著飯熟。能吃上米飯對我來說真是一種幸福,今天可真累慘了。
晚上鑽進帳篷裡打開睡袋時發現睡袋有些部位濕了。記得我是很小心的把睡袋放在背包的主包裡的,可見big pack的防水性能真的很差。好在睡袋主要部分還算比較干,勉強還能保溫,我綣成一團,避開濕掉的部位,進入了夢鄉。
直到中午,老李兄弟的卡車才出發,駕駛室裡除了司機還擠了3個人。一路上都是繁茂的針葉林。快到下察隅時過一座橋,防軍查了所有人的證件。過了這座橋後,離中印實際邊境線就不遠了,會經常碰到查證件的事。
下察隅是由兩排房子組成的一個小村落,有個武警指導員的老婆開了家小食宿店,住了進去,當天天色已晚,作不了什麼採集了,就和司機們吹了一晚上牛,他們剛剛從雜貨鋪老闆那裡拿到佣金,大概在9000到1萬之間,這不是淨利潤,算上路斷造成的額外花銷,他們這趟生意看來賺的少而且辛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JPG width=450>
下察隅鄉的全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JPG width=450>
下察隅附近的植被狀況
7月27日—28日 下察隅
在下察隅休整了兩天。27日沿著下察隅到上察隅的公路走了一段,進入一片闊葉林採集,但沒有捉到特別的種類。
28日沿著下察隅到國境線的路走了一段,採到Tongeia屬的一個新種。另外揀到一些螻步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JPG width=450>
Tongeia pseudozuthus 新種
7月29日 下察隅--梯玉 第一天
梯玉是我計劃中的一個重點地區,因為它是Euthalia pulchella Lee的模式產地。此種自發表以來只知道一隻雌蝶,分類地位非常不清楚。所以這次到察隅來希望能找到這個種類的棲息地並且捉到雄蝶。但是在地圖上找不到梯玉這個地名,向很多當地人打聽後才弄清楚了梯玉在下察隅到上察隅之間。從下察隅到上察隅有簡易的土路可通車,但路況很差,道路很窄,車極少,最後決定走過去。
一早吃過飯,便背上所有的裝備,開始了徒步旅行。周圍到處都是綠色,穿行在森林裡的感覺真的很爽。路上見到了一次鉤鳳蝶,可惜沒有打到。但是捉到了一個Ypthima新種。路邊還揀到一隻雌鍬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JPG width=450>
林中小棲,旁邊煮著茶,夠奢侈吧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9.JPG width=450>
Ypthima dengae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JPG width=300>
一路上的風光,路基本上是沿察隅河的支流逆流而上
走到晚上找到一塊林間的草坪,在上面安營紮寨,找了些乾柴煮方便麵吃。天黑時開始下起小雨,還好帳篷沒有漏水。只是晚上小解是個麻煩,幸虧帶了很多保鮮袋,接了再扔出帳篷,避免了雨中受罪。
7月30日 下察隅--梯玉 第二天
清晨起來,帳篷外到處都是濕的,找不到乾柴。把東西收拾完後開始空著肚子趕路。一小時後找到一條小河邊的一處舊宿營地,並且找到了乾柴,這才生火煮麵,沖了杯奶粉,頗為幸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JPG width=450>
早飯時自拍
走到中午時,天漸漸放晴,但是沒有太陽,估計梯玉快到了。沿河小路的路邊上,我猛的注意到有一隻翠蛺蝶停在一棵樹的樹枝從裡。於是摒住了呼吸仔細地看,居然是Euthalia pulchella !
我看了半天,呆在那兒,想著怎麼捉它,才發現它停的地方根本無法下網。只一會兒它就飛走了,鑽到路下的林中去了。我索性卸了行李,在這裡苦等,但天公不做美,越來越陰。最後決定再往前走,找一適合宿營的地方紮營,然後在這裡住到捉住Euthalia pulchella為止。
向前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一大片草地,前面一個院子。看到院子裡有人便上去詢問,主人非常冷漠,我費了半天勁才跟他講明白我是幹什麼的,到他院子裡想借宿,他才逐漸和緩起來。但是這裡沒有房子可以住,因為空著的房子都已經養了鴨。原來這還不是梯玉村,梯玉村不在路邊,這只是個梯玉道班,裡面常年住著兩個當地人。最後他同意我在小院裡紮營,這下好了,至少生火不用自己動手了。紮好帳篷我就抄著網回到剛才看到翠蛺蝶的地方,但是等到天色發黑也沒再看到第二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0.JPG width=300>
梯玉道班裡的宿營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11.JPG width=450>
從梯玉道班看遠處的山巒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2.JPG width=450>
梯玉道班的周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3.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可愛的小孫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9.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養的看門狗,十分凶悍,身上有虎紋,應該是當地的土狗品種
7月31日--8月4日 梯玉
一連住了5天,我才有幸觀察到了Euthalia pulchella飛翔的場面,捉到了夢寐以求的雄蝶。
每天除了吃飯,我都守在Euthalia pulchella的棲息地等候,這裡其實是個很好的採集點,不光有Euthalia pulchella,還有一些弄蝶和蛺蝶,捉到一個Neptis的新種和西藏第一次記錄的morgiana窗蛺蝶。河對岸有一個村子,村民都是靠溜索過河。這些天天氣一直不好,晚上總是下雨,白天多是陰雲密佈。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4.JPG width=450>
清晨河上的水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7.JPG width=450>
河對岸的村民通過溜索過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8.JPG width=450>
河對岸村民們的集體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8.JPG width=450>
Neptis pseudonamba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1.JPG width=450>
Dilipa morgiana 雄蝶
而Euthalia pulchella直到第四天---8月3日,我才再次見到。這天難得一見的太陽出來了片刻,在棲息地終於看到pulchella的雄蝶穿梭飛行在樹冠附近,飛行速度極快,從不下地,偶爾可看到它沿著山坡從河邊開始向上飛,快速掠過小路飛到路另側的林冠上去。觀察了一會我選了一處經常有pulchella路過的地段,然後離開小路,下到近河邊的灌叢中,躬著身子躲在灌叢中,網也放低了。終於有pulchella飛過,速度極快,我也猛的舉網,然後就看到網裡有翠蛺蝶在掙扎,當時興奮得大喊了句什麼。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又捉到一頭雄蝶。豐收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9.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雄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5.JPG width=30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6.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棲息地
E.pulchella 的雌蝶相對較少,但是它和雄蝶不同,偶爾會飛到離地面很近的低枝條上停留,只要碰到就容易捉住。我的運氣不錯,捉到了一隻完整的雌蝶。
吃飯是每天給主人一點錢,他們飯有多的,就一起吃,沒有就買他們的麵粉,自己用水和了,烙餅吃,怎麼也比方便面強多了。有時能吃上烤玉米,那東西真叫香啊,到現在只要一想起來還流口水。
8月5日 梯玉--上察隅
趁著天晴,決定繼續向上走,到上察隅去,這一路上也許會有好的收穫。一路都是上坡,頗為辛苦,多數時間都是沿河而行。路上在針葉林裡揀到一隻已死的小型鍬甲(拜託鍬甲高手們給個鑒定)。路上不時看到載著原木的卡車往外拉木頭,這裡還在大肆砍伐,據說是因為察隅河的下遊不在中國,所以和長江不同,不必擔心水土流失發洪水,可以不停地砍下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0.JPG width=450>
運原木的卡車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JPG>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1.JPG>
路上揀到的鍬甲(高手們給個鑒定)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2.JPG width=450>
看河上的風光,這也許是最後的原始林了
梯玉到上察隅不太遠,下午三點多就到了。路上只捉了Rapala nemorensis和Aulocera saraswarti的一個新亞種。這兩種蝴蝶都是首次在西藏發現。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0.JPG width=450>
Rapala nemorensis 雄蝶 原產雲南西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7.JPG width=450>
Aulocera saraswarti chayuensis 新亞種,這個種也是第一次在西藏和中國發現
上察隅距離印度的實際邊境線很近,雖然從咱們國家發行的地圖上看好像離邊境線還很遠,所以武警和防軍都不少,常有部隊拉練跑過這裡,也時常有人查證件。有個四川人退伍後,娶了一個從印度過來的珞巴族老婆,在這裡開了個食宿店,條件不錯,收費也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4.JPG width=450>
部隊拉練跑過上察隅的街道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5.JPG>
上察隅留影,請食宿店老闆拍的,背後是他開的店。
從這裡依稀可見北邊的伯舒拉嶺的雪線,據說有條小路可通往川藏公路。還有傳言說人們將來要修一條從這裡到墨脫的公路,但我不太相信這樣的路能修成,在一份很老的地圖上,確實用虛線畫著一條從墨脫的格當穿過無人區的叢林通往上察隅的小路,但根據在墨脫和察隅的打聽,從沒有人走過這條小路。這條小路是值得冒險家們一試的一個挑戰,估計路上也會發現很多新的物種。走這條路也一直是我的一個夢,也許永遠沒有機會。
身處察隅,和當地人廣泛地交談,不但增加了很多關於察隅的地理知識,而且改變了我的旅行計劃:察隅地區的極東部有一察瓦龍鄉,與世隔絕,我原先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知道了以後,就非常好奇,不僅是考察上的好奇,更多的是地理上的好奇。於是打定主意,要去察瓦龍。
8月6日 上察隅到察隅縣
上察隅海拔較高,物種比較少,決定回察隅考察。早上搭到一輛回察隅的拉木材的卡車,坐在木頭上,同車有幾個洛巴人,半路上還上來一位登人老太太,裝束奇特,可惜她不同意拍照([人登]人是中國數量最少的少數民族了,目前劃為珞巴族的一個分支,但實際上和珞巴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車走走停停,路上壞了幾次,這個司機非常馬虎,後來居然汽油也不夠用了,多虧路過的車幫忙我們才得以繼續前進。傍晚下起大雨來,好在帶著雨衣,但氣溫驟降。直到天黑透了也沒到察隅。旅行中有很多漆黑的夜晚是在車上顛簸度過的,有時會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直到深夜12點卡車才在大雨中駛進了察隅縣。
一天的苦難結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6.JPG width=450>
坐在拉木頭的卡車上
8月7日--8月10日 察隅縣
在察隅縣休整,每天都沿著公路尋找採集點,有些地方雖然不是原始植被,卻也有好東西,就在縣城旁邊的路邊空地裡,我捉到了另一個新種Potanthus taqini,還有Fabriciana adippe的一個新亞種。這裡還捉到一種黃室弄蝶,其實也是個新種,但我考察完後寫論文時也沒能認出來,2年後才搞清楚那是個新種,命名為Potanthus tibetana, 這個新種最近在越南也發現了,Devyatkin正準備將其命名為tibetana的一個新亞種。由此可見察隅在昆蟲研究上是多麼空白,我估計察隅在其他昆蟲方面也有很多未知的物種,大家如果有機會應該去察隅考察一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8.JPG width=350>
Potanthus taqini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9.JPG width=350>
Potanthus tibetana 新種 此種還分佈於墨脫,獨龍江, 國外分佈於越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0.JPG width=450>
察隅縣的街道
察隅縣的生活非常舒服,有公共淋浴室,也有飯館,可以吃到不錯的炒菜和沙鍋。也有「娛樂」場所,據說縣裡的幹部、警察甚至軍人都經常光顧。
在察隅縣我到處打聽關於察瓦龍的地理和自然情況。
察瓦龍,這個地名聽起來就頗令人神往,根據打聽到的消息,這個偏遠的藏鄉與世隔絕,根本不通公路,只有馬幫小路穿越原始森林,要翻越4座高海拔的山口,一路基本上是無人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一般馬幫的行進速度也要7天左右,如果沒有騾馬幫助托運必須的裝備,光靠人力是到不了的。察隅縣本地藏人去過察瓦龍的人也是寥寥無幾。這更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察其究竟的慾望。於是開始尋求去察瓦龍的途徑。根據打聽到的情況,我在察隅縣的街上到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從日東村(日東位於察隅到察瓦龍的路上,離察隅有3—4天行程,離察瓦龍有3天行程)過來拉糧食的藏民馬幫,但是這些藏民都不肯雇騾馬給我,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為了在封山前為家裡攢夠足夠的糧食而來縣城拉糧的,沒有多餘的騾馬可以出租。
最後我跑到縣政府裡到處打聽,在政府辦公室一個藏族幹部的幫忙下,我打聽到了8月末有一個人口普查工作組要去察瓦龍工作。我又找到了這個工作組的組長塔青。塔青同意幫忙雇騾馬,但是吃住都要自己負責,這沒問題,我的宿營裝備很齊全。
但是雖然塔青答應了幫忙,我卻要隨時打聽消息,有什麼臨時變動或出發時間都不會通知我的。我只好每天晚上都跑到塔青家裡去打聽一下消息。馬幫大約是在8月20日以後出發。我正好可以在這之前把察隅縣考察完。
我一直擔心察瓦龍之行是否能實現。在這裡沒有什麼事是可以打包票的,不到騎上騾子的那一刻,心是不能放肚子裡的。
8月11日 察隅--德母拉
計劃好了再上一次德母拉山口,並且要在察隅到德母拉這條路上選幾個點做採集。但是連找了幾天,都找不到出察隅的便車。原來有消息傳來:怒江溝山體滑坡,川藏路再次阻斷,而且這次很嚴重,兩個月之內無法修復(後來是在11月——12月修復的)。所以最近就沒有出察隅的車,想搭車是不可能了。
狠了狠心,決定包車,吉普車的車主們漫天要價,說是汽油漲價。為了考察上的全面,最後還是決定包了輛車上德母拉。包車雖然價高,但真的很方便,可以隨時叫停。在古玉前我注意到路上有小蝶飛舞,於是下車採集。這是一個頗為奇特的線灰蝶族的新種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1.JPG width=350>
雄 正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2.JPG width=350>
雄 反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3.JPG width=350>
雌 正面
以上三圖為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此次考察所得中最為奇特的一個新種, 最近有學者打算為此種成立一個新屬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1.JPG width=450>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的棲息地
在接近德母拉時,在一處高山草甸旁我再次叫停了一會兒,採集到另一新種 Paroeneis parapumilus。看來這車包的不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7.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rapumilus 新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8.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laearcticus auloceroides 與上一種同地分佈的種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9.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bicolor 產藏西,藏中的種類,與新種頗為近似,但雄蝶沒有性標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6.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留影 (司機拍)
下午3點左右,車登上德母拉山口,我選擇了一處宿營地,趁著天尚亮,開始採集,捉到了Parnassius orleans 和Parnassius epaphus poeta 和Kuekenthaliella baileyi 等等。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2.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留影 (司機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4.JPG width=450>
在山口附近選好宿營地,坐著休息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par4.JPG width=300>
Parnassius orleans lakshmi Mikami, 1998年發表的產德母拉的特有亞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5.JPG width=450>
P.orleans 的棲息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5.JPG width=350>
Issoria (Kuekenthaliella) baileyi 1998年發表的產於墨脫北部的新種,這次發現於察隅地區,此種還分佈於藏中拉薩附近.
傍晚,採集牛糞和乾枯的灌木枝生火造飯,等到添飽肚皮,收拾完東西,鑽到睡袋裡,天已經全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3.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宿營,為添飽肚皮使勁地吹牛糞 (自拍)
8月12日 德母拉
一夜頭疼不止,這次高山反應來的猛烈,可能是在察隅海拔較低處呆的時間太長了。
好在昨晚多採了些灌木和牛糞,放在帳篷的夾層裡,沒有被露水淋透,這才順利的吃上早飯,當然還是方便麵。
在宿營地附近的高山草甸上採集到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Grieshuber, 這是今天最好的收穫。其他都是昨天的重複品。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7.JPG width=350>
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比利時人近年發表的產自甘肅的種類,德母拉產的屬於另一德國人剛剛發表的新亞種
根據以往採集絹蝶的經驗我選擇了較遠處東邊一緊靠高山碎石坡的草甸做為新宿營地,把行李搬了過去,一路走來頗為吃力。
在這片碎石坡上果然採到了Parnassius imperator,我估計5月時, 著名的P. labeyriei nosei和P.hide poshulalinus Nose 可能都會在這條坡上發現。這是個絕佳的絹蝶棲息地。只可惜季節太晚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nosei.JPG>
Parnassius labeyriei nosei Watanabe (該圖轉自 國外的絹蝶網站--需用代理服務器才能上)
德母拉上最著名的絹蝶,5月時發生,此次沒能碰到.
8月13日 德母拉--察隅
一夜沒能睡好,高山反應更加強烈,頭疼難忍。最後決定回察隅。
上午搭到一輛卡車,順利地回到察隅縣。
8月14日 — 8月25日 察隅
14日到20日雨下的很勤,幾乎做不了什麼採集,主要在察隅縣休息,偶爾也到北邊7公里外的一處林子裡採集,沒增加什麼新東西。工作組那邊一直沒有任何消息,等的讓人心急,卻也沒辦法。21日到25日天陰到多雲,我連續在察隅以北20公里到50公里的路段上考察,這段路的兩旁都是原始森林,植被非常豐富,海拔在2300-2700米左右。每天吃完早飯都到街上去找察隅——古玉的便車,有時是拖拉機,有時是卡車。然後搭車到20公里外的採集點考察,下午在路上攔便車回察隅。我的運氣不錯,回來基本都能搭到便車,只有8月25日回來時沒有便車,只好徒步走回察隅,直走到天黑才到。
在察隅北邊25公里處的森林裡考察也是有收穫的,採到Euthalia 的一個新種,後來寫論文時鑒定不準確,當作Euthalia alpherakyi的一個新亞種發表的,去年和Euthalia的專家Yokochi討論後又對Euthalia duda類群做了更深入研究,發現察隅的這個其實是個獨立的新種,提升為Euthalia chayuensis,此種與Euthalia duda sakota相當接近,但生殖器和外觀都有穩定的差異。這個新種按Yokochi的說法在緬甸極北部也被日本考察隊發現了。
另外一個大的收穫是發現Neptis 的另一個新種。這個新種相當獨特,在翅脈上都與近緣種類有明顯的區分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6.JPG width=300>
8月26日 察隅
我得到消息:工作組將在最近幾天出發,於是上街採購。除了方便麵,還跑到賣麵餅的店裡訂做了20多個麵餅,還買了一些火腿腸、一聽午餐肉罐頭。另外膠卷也快用完了,察隅縣裡唯一的一家攝影店裡賣的富士卷肯定是假貨,但還是決定買了兩卷。
下午去縣政府打聽到工作組將於明天出發,塔青只說是明天有車送一段路,但是具體情況卻搞不清楚,也沒說怎麼集合,只讓我到大街上等著。一夜激動的沒睡好。
8月27日 混亂不堪的一天——終於踏上去察瓦龍的路
一大早就起床,頭腦亂的很,一直擔心錯過工作組的出發。我把行李背到街上開始等待,等到10點多了,也沒見到塔青和所謂的工作組,於是開始著慌了。這時有輛卡車從縣政府裡開出來,到了街上就停了,後斗上連人帶行李坐的很滿,街上也有很多老百姓往車上擠,我也慌忙跑過去問,原來這個車就是用來給察瓦龍工作組送一段路的。還是沒見到塔青,但是不管這些了,我也往車上擠。真艱難啊,車斗塞的簡直沒有插針之地,我都不知道是怎麼把背包和自己弄上去的,這裡的老百姓有個好處,就是雖然他們也搶著擠車,但一旦上了車,他們會熱心的幫後來的人盡可能的也擠上車,這和內地人在火車上佔座位的風格很不同。 這個車被擠的太不成樣子了,可能是後來的幾個工作組成員上不了車了,察隅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便出現了,開始維持秩序,讓車上的人統統下來,我被弄糊塗了,後來才明白原來這車是送工作組成員去幾十公里外的桑久村,從桑久村開始才是馬幫的出發點,而這些擠車的大多不是工作組的成員,而是搭免費便車去桑久村的老百姓。結果客占主位,把工作組的人都給擠到車下上不來了。當官的說話還是很管用的,人們都開始下車了,這樣工作組的人優先安排好行李和屁股,我也找了個不錯的地方,然後才讓搭車的人們上來,還是擠的滿滿的。
中午時分,車開始駛出察隅縣,桑久在察隅北邊幾十公里處,有條簡易公路通察隅縣,這條路上很少走車,路邊的樹枝經常掃過我們頭頂。鬧烘烘的車上我卻很著急,因為很明顯塔青沒來,往下該怎麼辦還是未知數。
車一直向上攀登,海拔上的很快,不多久便到了桑久村,能看到路邊草地上散佈的騾子,還有些簡易棚子,一些藏族人在裡面喝茶,據說這些是來接工作組的馬幫。
在桑久,人們把各自的行李都卸下來,到處都是亂烘烘的。這個工作組是由察隅縣各個機關單位裡抽調來的公職人員組成,也全都是藏族,任務就是去察瓦龍鄉做人口普查。多數人都穿迷彩服,因為耐髒。不一會兒我就看到塔青帶著墨鏡很牛逼的從一輛越野車中鑽出來,原來組長是有特殊待遇的,怪不得沒在卡車上見到他。來接我們的馬幫是由察瓦龍鄉政府從全鄉各村裡抽調的有騾馬的村民組成的,他們從察瓦龍出發,帶著騾馬走了7天來到察隅縣,專門來接工作組,而政府服給他們的報酬在我看來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這相當於是給他們派公差,不來不行。他們已經在桑久歇了一天,把騾馬都散放到山上去吃草了。工作組要休息一會,煮茶喝,我趁這空拿了網子出去採集,再次採到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這個珍種。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1.JPG width=450>
桑久,工作組在休息,等待馬幫們準備好騾馬。
下午1點多,激動而混亂的時刻到來了。趕馬人把騾馬都從山上找了回來,他們帶的騾子有多有少。騾子主要有兩個品種,一個是所謂的漢騾(和內地的騾子一樣),數量比較少,長的很高大,只用於馱貨,大多數則都是藏騾,長的比較小,據說耐性好,既馱貨又可騎人。人們都把騾馬的主人喊做馬幫。馬幫們用地釘把一條繩子貼地拉直固定好,每頭騾子都被拴住左腿排成一條直線,為了讓騾子聽話,馬幫們給每個騾子頭上都套上糧食袋,這樣騾子就只顧著去嚼美味了,安靜地任憑主人往身上裝貨。馬幫先給騾子背上披條毯子,然後才固定貨鞍,這種鞍是木製的,很小巧,其結構是只用於栓貨,不能直接騎人。有些騾子被選做只馱貨,這樣就被壓的滿滿的,馬幫力求使兩側重量非常平均。還有些騾子是給人騎的,但也是上的貨鞍,這裡根本沒有讓人騎的那種馬鞍和韁繩,更沒有腳蹬子。工作組的成員都帶了鋪蓋卷,用一個帆布套縮成一半大小,然後綁到貨鞍上,人要騎的時候就直接跳到騾背上面的鋪蓋上,憑自己的平衡能力把自己穩定在騾子上面,有些人很有經驗,自備了韁繩把騾子籠頭拴住,這樣便於控制。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騎騾子的。全組裡只有組長塔青分配到一匹馬,裝有傳統的騎鞍和腳蹬。裝貨的時候一片混亂,塔青要負責騾馬的分配。我找到塔青,他忙的幾乎把我給忘了,騾子可能還不夠用,好在他很守諾言,把我安排給一個馬幫,馬幫把我的背包固定到一匹黑騾上,但是怎麼也沒法平衡,最後我把睡袋和帳篷都從包裡拿出來,裹了雨衣用繩子綁了,這樣正好可以和背包平衡掛在騾子兩側,然後把防潮墊疊了幾層披到貨鞍上綁緊了。到處都忙的不可開交,混亂不堪。等一切都結束後,馬幫開始出發了,我興奮異常,現在知道自己一定能到達察瓦龍了。
一開始的路沒人騎騾子,都是步行,穿過很長一片爛泥地後便踏上了依稀可以分辨的一條小路。小路穿行在針葉林中,樹上到處掛滿了松蘿。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同行的工作組成員陸續跳上騾子背。我繼續走了一段,最後忍不住也打算試一下,我的那位馬幫一點漢語都不懂(其實連藏語的普通話也不懂),比劃了半天他才明白怎麼回事。在馬幫的幫助下,我也順利的騎上了騾子,只是因為沒有鋪蓋墊著屁股,貨鞍隔著防潮墊還是磨的屁股生疼,我緊抓住貨鞍的一角,努力保持平衡,騎這種騾子還真的很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2.JPG width=450>
馬幫隊伍出發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3.JPG width=450>
騎騾子的工作組成員,後面騎紅馬的是組長塔青,以後的旅程中他基本上沒從馬上下來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4.JPG width=450>
前進中的隊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5.JPG width=450>
在森林裡穿行,樹上掛滿了松蘿
走過一個塌方區時,為了安全人們都下了騾子,我也下來,那騾子就跑到前面去了,等過了塌方區,我再也找不到我的那匹了,只好走完了剩下的路。以後幾天我才知道,分給我的那匹騾子是個狡猾透頂的傢伙,而他的主人為了愛惜他的財產,也不去管它,這樣我基本上還是靠雙腳走完全程的。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一大片空地上,這裡就是第一天的宿營地。不一會就炊煙淼淼,工作組被塔青分做幾個小組,各小組各找一片空地,搭自己的窩棚,做自己的飯。窩棚都是找兩個木棍固定在地上,像晾衣服一樣拉出一條繩子來,然後用編織袋材料的蓬布掛上,作成簡易的窩棚,只用於擋雨,人們帶的鋪蓋都非常的厚實,所以不用擔心冷的問題。馬幫們把行李卸下來後,騾子都撒著歡的滿地打滾,然後就高興到跑到山上有草的地方去了,晚上馬幫是不用管它們的。人們帶著大米、掛面和罐頭,有的還帶了些蔬菜。因為事先說好管自己的飯,我就要了點茶,開始啃我帶的麵餅。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6.JPG width=450>
遠遠看見我們第一天的宿營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9.JPG width=450>
宿營地全景,人們忙著卸貨、生火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8.JPG width=450>
營地裡人們都在忙
我也搭起我的帳篷,惹來很多人圍觀,和幾個人很快就混熟了。其中一個乾瘦的,朋友們都叫他阿瑞,老家青海的漢族,分配到察瓦龍鄉工作了3年左右,這次本來是到了探親假的時候,從察瓦龍走了7天到察隅,準備回家,卻接到縣裡命令:停止一切休假,必須參加人口普查工作。完!又要再回察瓦龍。不光他一個,其他還有三個也是在察瓦龍工作的,兩個是剛參加工作一年的藏族學生(格桑達瓦和拉巴,後來混得很熟),一個是長髮飄飄的察瓦龍的公子(以後簡稱公子,是鄉長的兒子)。他們幾個需自己負責吃住,因騾馬不夠,工作組也只負責他們行李的運輸,但是沒有騾子騎,這樣他們幾個要完全靠雙腳走到察瓦龍去。他們和馬幫們關係很熟,和馬幫們一起吃飯,住的時候就用工作組的窩棚角落。阿瑞幾乎和公子形影不離,這兩個傢伙在和大伙聊天時唯一的話題就是察隅縣的小姐,兩人昨晚還折騰了一宿,結果今天走這並不算太長的路就倍感艱難,一直落在後面。
阿瑞沒帶什麼鋪蓋,只帶著羊皮大襖一件,於是聊熟了就住進我帳篷裡來。馬幫們早習慣了這種野外生活,他們沒有正規鋪蓋,也沒有像樣的窩棚,只帶著一塊塑料布和一條毯子。他們自己做飯,主要是下掛面吃,晚上就用貨鞍和行李堆起來把塑料布斜搭在上面,鑽進去把毯子一裹就休息了。他們最為辛苦,每天裝貨,卸貨都是他們的事。
天很快就黑了,我和阿瑞鑽進帳篷,這時下起小雨,在雨聲中入眠,外面還時時傳來工作組成員搾金花(打一種賭博的撲克)的聲音。
8月28日 翻越益休拉山口
清晨很早,大家就被叫起來,天氣很冷,風吹地人瑟瑟發抖,起來後就收拾行李,不吃早飯,有人簡單地燒了點茶大家分著喝了。馬幫們跑到山上找騾馬,他們都帶著糧食袋,一邊喊著「噢西,噢西,噢西」召喚騾子,騾子每天只有在出發前能吃上糧食,所以經不住誘惑,都乖乖的過來讓主人拴住了。工作組的隊員們只把自己鋪蓋打理好,別的都不管就開始上路。馬幫讓我先走,原來是因為馬幫們趕騾子走的快,而騾子也不是讓人們一直騎著的,基本上是走一半,騎一半,這樣,開始的這段路就讓騾子空著走。我一直擔心我的標本問題,可別把我的包給漏下了,那考察成果就全沒了,所以走的比較晚,幫助馬幫將我的背包捆好後才走。(後來的幾天裡我累的麻木了,就不管這些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1.JPG width=450>
沿小路鑽入林中,開始了第二天的征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2.JPG width=450>
回望昨晚的宿營地,這是一片季節性的牧場
沿小路鑽進林中,一路都是上坡,路況很差。這裡的森林一看就是原始林,非常繁茂,可惜沒注意到有什麼昆蟲活動。走了兩個多鐘頭後還沒出林子,我趕上了前面的工作組成員,他們都歇在路邊不走了,原來是等後面的騾子,要開始騎行了。馬幫們走的確實快,很快就上來了,大家都騎上了騾子。我也等到了我的那匹,馬幫幫我上了騾子,我就開始「享受」旅途了,雖然保持平衡相當費力,但是比起自己用雙腳走路還是幸福百倍。尤其是這時候下起雨來,把自己裹在雨衣裡,隨騾子自己往前走,任憑外面風吹雨打,這種感覺雖然有些狼狽但非常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不光我有,大家都感覺到了,前面有人唱起歌來。不一會我們走出了林帶,進入林線以上,這裡海拔接近4000米了,出現了高山草甸,前面依稀可見連綿的群山,路一直是上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3.JPG width=450>
馬幫隊伍在林中穿行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4.JPG width=450>
進入高山草甸地帶,這時下著大雨
在草甸地帶走不多久就停下來,人們開始煮茶喝,簡單的吃點乾糧,我也啃了口麵餅,這東西已經開始變味了,極其難吃,我的乾糧準備是很失敗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7.JPG width=450>
馬幫們在煮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5.JPG width=450>
工作組的成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1.JPG width=450>
剛分到察瓦龍工作沒有一年的學生格桑達瓦沒帶雨衣,只好找塑料布自己拼了條雨衣來穿。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6.JPG width=450>
為了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我自作聰明地買了頂老式軍帽,後來人們告訴我這在當地也過時了。這頂帽子反而讓我很顯眼
再次出發後就靠雙腳了,我們是在朝山口進發,所以都是上坡路,相當辛苦,只有塔青悠閒自得的騎著他的小紅馬。走不多久人們又停在路邊等騾子騎,我也不想走了。大家逐漸騎上自己的騾子,但我的騾子還是沒出現,等它出現了,我才發現我的馬幫還在很遠的後面,只好自己攔騾子了,結果這傢伙一看到我就離開小路繞個遠道把我繞過去,我就趕快去追,再次超過它後 等在路的狹窄地段攔它,可還是不成功。結果這麼折騰了幾回,我乾脆認了,接著靠雙腳走吧。後來馬幫趕上來了幫我攔它,居然還是攔不住,這騾子非常狡猾。我只好繼續跟在它屁股後面徒步。可能是大前天在察隅考察時徒步走了一下午的緣故,感覺自己腿有點抬不動,繼續堅持了很長一段,在一個很狹窄的地段,我的那匹騾子鬼使神差的主動停下不走了,這次是等著我趕到它跟前,而且非常配合,我不用別人幫忙,自己就跳上它的背了。這裡離山口已經很近了,山口處的經幡看的很清楚。我分析了一下,這騾子很通人性,看來很清楚自己的職責,但是又很有勞動保護意識,自己決定該干多少活。
再次騎在騾子上,我才感覺到旅行的幸福。馬幫們很辛苦,最後這段爬山路由於海拔很高,接近5000米,走起來是很累的。
過了山口後,人們都跳下騾背,一方面是讓騾子休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這種下坡路上根本無法在沒有騎鞍的騾背上保持平衡。從山口遠望,遠處群山連綿不絕,小路根本無從分辨,從這裡還根本望不見察瓦龍的半點影子,路還很漫長,那神秘的察瓦龍還遠在群山之後。想到這些大山很少有外人來看見過,便感到一種虛榮心在沸騰,支撐著我繼續趕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t5.JPG width=450>
過益休拉山口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9.JPG width=450>
回望山口,我那匹騾子的主人在清點路過的騾子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68.JPG width=450>
經常趟水過河
以後都是下坡路。走到天快黑時,我們才停住腳步,在一片傍水的草地上紮營,這裡已經有一隻隊伍紮好了營,是日東村駐守的邊防軍人回察隅辦事路過這裡。這晚上我吃不下自己帶的乾糧了,好在塔青的那個伙食小組做麵條做多了,終於吃上了美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2.JPG width=450>
今天的宿營地
8月29日 翻越次瓦拉山口
夜裡又下起了小雨,天還不亮大家就起來了,空著肚子在雨中趕路。今天我出發的也很早,和大家一樣把行李扔給馬幫不管了。隊伍散的很開。一路都是草甸,走到快中午時,我們又開始爬坡,遠處的次瓦拉山口依稀可見。大家停下來等騾子,我的騾子和馬幫出發都很晚,還是沒有等到他們。所以只好接著走。走到我明顯感覺面紅耳赤,呼吸困難了,才等到騾子過來,這次總算沒費什麼勁,為了便於控制它,我給它栓了個韁繩。騎上騾子後我們離山口已經很近了,騾隊盤行而上,前後都能看的很清楚。看來我的馬幫也累的不輕,這時也找了匹騾子,他上騾子時很輕鬆,隨便就在行走中翻上騾背了,而且騎的姿勢很隨便,也不用扶騾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1.JPG width=450>
騾隊向山口挺進(攝於騾背上)
這種朝山口行進的馬幫隊伍真的很壯觀,我想在中國除了察瓦龍地區,再也不會有這種真實生活中的馬幫隊伍了(不算那些為旅遊目的而保留的德欽縣的馬幫,那些馬幫已經變了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JPG width=450>
在次瓦拉山口與隊員合影,我左邊的是醫生,右邊的是察隅縣最能打架的身高近1.9的巴俞疆
一過山口,我的馬幫就趕快趕上來,生怕他的騾子累著了,我也自覺的跳下騾背,沒想到騾子逃跑的很快,居然把我的一個帳篷包給甩下來了,我只好提著帳篷走了一路,直到隊伍下到半山坡略微休整時才再次見到我的那匹騾子,給它綁結實了行李。在半山坡上大家簡單地喝了點熱茶,啃了口乾糧就繼續出發。下山的路非常的長,大家都是徒步,等到下到山腳時我回望山口,很難相信我們是從那裡過來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1.JPG width=450>
半山腰人們在合影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3.JPG width=450>
即使是下山路,塔青也沒從馬上下來過
天空下起了大雨,隊伍拉的很開,前後能差開幾公里,我走著走著發現前後都沒了人影,就我一個了,好在路就一條,很好辨認。來到一處牧場上,路邊偶有簡易的藏民蓋的木屋,老遠看到隊伍裡的一幫人從一個木屋裡鑽出來繼續前進。原來他們進去歇了歇。我走到木屋旁也鑽進去,裡面的牧民非常好客,請我喝了熱茶,然後就鑽進雨裡繼續上路。我身後還有更多的人,這次我算是走在前面的。不久就鑽進一片林子,路上全是爛泥,一腳踩下去能到小腿,需要仔細得選落腳點,很快就滿腿都是爛泥了。冷風吹來渾身都打哆嗦,褲子早已濕透了,完全靠雨衣積攢些熱氣。路上還要過幾條小河,騾馬直接就淌過去,人卻必須選擇水淺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滿鞋裡都是水。
這真是艱苦的一天,前面的人始終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大家幾乎是空著肚子沒有停歇地趕了一天的路,來到一片草場上,我幾乎是機械的走著,快被凍傻了,這時天已經黑了。終於說是要停下來了,這是一片季節性的牧場,海拔仍然很高,有幾間臨時用的木屋可以居住,裡面沒有人,大家分成幾組分佔了。我凍得直發呆,把雨衣罩住頭留住點熱氣,緩了緩才清醒一點。我找到一間木屋,有內外兩間,內間已經有幾個工作組的成員佔了,他們燒起火來,把鋪蓋圍著火堆,已經沒有我的地方,我只好在外間把帳篷搭起來。人可能走散了一些,我沒有看到阿瑞,據說塔青也沒趕過來,也許他們在我們身後別的地方宿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4.JPG width=450>
天色漸晚,隊伍還是沒有停下,繼續在草地上走著
和我住一個屋的幾位決定打遊擊,他們是和塔青一個伙食組的,但塔青沒趕上來,背鍋和糧食的騾子也都沒到。打遊擊就是到處要飯。我跟他們一塊兒去。於是奔走在幾個木屋之間,路上都是爛泥和積水,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在一個木屋裡我們討到了熱茶,他們飯不夠,我們就去另一間,還好,這裡飯剛開始做,於是加上我們這幾個討飯的量,大家坐下來等著飯熟。能吃上米飯對我來說真是一種幸福,今天可真累慘了。
晚上鑽進帳篷裡打開睡袋時發現睡袋有些部位濕了。記得我是很小心的把睡袋放在背包的主包裡的,可見big pack的防水性能真的很差。好在睡袋主要部分還算比較干,勉強還能保溫,我綣成一團,避開濕掉的部位,進入了夢鄉。
MITS 美景國際旅行社
M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專門為台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華人、外國人(外籍遊客)提供特色西藏、青海、
尼泊爾、四川等地度假觀光旅行服務,為您量身定制個性旅行計劃(獨立成團、小
包團、自由行、團體旅遊、散客拼團,另提供各類朝聖、徒步登山探險等特種旅遊)
外籍遊客進藏旅行須知:辦理台灣遊客入藏批准函.旅行證件.外國人去西藏旅行手續
M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專門為台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華人、外國人(外籍遊客)提供特色西藏、青海、
尼泊爾、四川等地度假觀光旅行服務,為您量身定制個性旅行計劃(獨立成團、小
包團、自由行、團體旅遊、散客拼團,另提供各類朝聖、徒步登山探險等特種旅遊)
外籍遊客進藏旅行須知:辦理台灣遊客入藏批准函.旅行證件.外國人去西藏旅行手續
Sponsored Links
特別聲明: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西藏旅遊
Tibet Travel
西藏旅遊目的地
走進神秘西藏
西藏風光圖庫
熱門點擊
最新旅遊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