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個悲涼而滄桑的手勢--說古格
那一個悲涼而滄桑的手勢
-說古格
一
在西藏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歷經七百多年、盛極一世的王朝──古格。古格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札布讓,屬今日的札達縣。它不僅曾在西藏的西部雄踞一隅,更重要的是,它在西藏佛教「後弘期」的發展史上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距今三百多年的時候,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一般,在其鼎盛之時,它滅亡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整個西藏的歷史中,我們找不到關於它的詳細記錄。不僅沒有關於它的文字記載,甚至連民間傳說及口頭傳誦的說唱也鮮有涉及。在西藏的歷史上,它是一個斷層,──它曾有過怎樣燦爛無比的文明,它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它到底經歷了多少朝代,它曾號稱有十萬之眾的臣民為何不知去向......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要追溯古格,我們只能從與其有關的鄰邦──拉達克人的歷史中,從佛教的史略中,從當年西方傳教士的書信檔案中去尋找其蛛絲馬跡。
西藏的歷史是與其佛教的發展史分不開的,而古格的歷史實際上是西藏佛教發展史的一面鏡子。古格的興衰均緣於「佛」 ,──其盛在於佛法,其亡亦在於佛法。說來話長。
在公元前十世紀時,像雄國在西藏高原上崛起,它是當時高原上最強大的部落。像雄國產生過極高的文明──象雄文明。像雄文明不僅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還是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發源地,苯教創始人辛繞的故鄉就是古格的所在地──札布讓。一千多年後,公元七世紀時,另一個部落──吐番部落的第三十二代首領松贊干布,兼併了鄰近諸部落,統一了吐番,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吐番王朝。吐番王朝逐漸興旺壯大,到公元八世紀時,徹底征服了象雄國,統治了整個西藏。
松贊干布執政以前,吐番沒有自己的文字。為了鞏固並發展自己的政權,他需要文字和宗教,卻不能沿用由象雄文明所創造出來的。為此,他派遣大臣帶著許多黃金去印度學習語言和文法,並參照印度的梵文及西域諸國的文字創造了吐番文,即後來的藏文。同時,他還從印度引入了佛教。
佛教信奉釋迦牟尼,禁令殺生。這一點與作為原始宗教的苯教大相逕庭。──苯教崇拜天地、日月、山川、湖泊等自然物,在祭祀中以動物作為犧牲品。──因此,從一開始,佛教和苯教就是相對立的,而苯教在當時的社會中尚有很深的根基,影響也很廣泛。兩種宗教之間一直進行著持續不斷的鬥爭,甚至滲透進了上層社會,涉及到王權的紛爭。但在吐番王朝昌盛的時期,佛教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尤其是吐番王朝和中原唐朝的兩次聯姻,更促進了佛教的發展。這種盛世共延續了兩百多年,直至公元九世紀。這一時期稱為西藏佛教的「上弘期」。
公元八三八年,藏王赤祖德讚的弟弟,信奉苯教的郎達瑪,糾集當時的世俗貴族,密謀殺死了信奉佛教的王兄,篡奪了王位。郎達瑪登基後,即開始消除異己,焚經驅僧,毀法滅佛。他封閉了全境所有大小寺院,焚燒佛經,強令僧人還俗,甚至強迫僧人充當屠夫,破戒殺生,大昭寺曾一度淪為屠宰場。這引起了佛教徒極大的不滿和憤慨。有一部分沒有剃度,在家修習密法的佛教徒居士,暗中聯合起來,在公元八四六年的時候,伺機刺殺了郎達瑪。此後,郎達瑪的兩妃各挾其子爭奪王位,前後混戰了三十多年。境內的平民和奴隸趁機發動大規模起義,吐番王朝於公元八七七年徹底崩潰。
郎達瑪次妃之子維松於王權紛爭中落敗。公元八九五年,維松之子貝考贊被起義軍所殺,其子吉德尼瑪袞攜眾逃亡阿里,從此拉開古格王朝的序幕。
二
吉德尼瑪袞投靠了阿里原有的地方勢力──布讓土王扎西贊。扎西贊對於吉德尼瑪袞所具有的吐番王族的高貴血統及他所代表的西藏腹地的較高文明滿懷敬慕之情,不僅將女兒許配給他,並立他為王。在吉德尼瑪袞晚年的時候,為避免如祖輩般爭奪王位的血腥歷史重演,他將王國以雲彩形象為標誌一分為三,分封給三個兒子:
長子貝吉袞選擇了雲彩最高處的拉達克(今日土縣),意為湖泊環繞的地方;次子扎西袞選擇了雲彩彙集處的普蘭,意為雪山環繞的地方;幼子德祖袞選擇了雲彩彎彎處的古格,意為岩石環繞的地方。
當時,佛教傳入西藏不過兩百餘年,比不得苯教之歷史悠久,又遭此毀法一劫,已漸趨勢微。而古格作為苯教的發源地,苯教和佛教的鬥爭在此地尤為激烈。有趣的是,身為毀法滅佛者郎達瑪的後代,在選擇建立古格王朝的立國之本時,仍投向了佛教,崇信佛教、崇尚佛法,並為弘揚佛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捨身求法的宗師意西沃。
意西沃本是德祖袞的長子,他將王位讓給弟弟後,出家作了喇嘛,取法名為意西沃。意西沃在古格主持修建了托林寺(位於今日札達縣城),並派出二十一名優秀青年遠赴克什米爾修習密宗。其中十九名客死他鄉,只有仁欽桑布和勒巴嘉饒於七年之後回來。仁欽桑布學成回來後便住進了托林寺,一面講經說法,一面潛心譯經。最終成為了譯經的一代宗師「大譯師」。
當時的古格,佛門並不清淨。僧人們行為不軌,酗酒縱慾,有的甚至殺人越貨。意西沃聽說印度孟加拉超巖寺上座高僧阿底峽道行高深,曾任印度十八座寺廟住持,便意欲迎取他前來古格傳授佛法。而迎請高僧歷來需要大量黃金,於是年邁的意西沃率兵攻打古格西北方的穆斯林國家噶洛,以索取黃金,卻不幸兵敗被俘。噶洛國王親自面見,規勸說如果放棄佛教改奉伊斯蘭教,或是用同等身量的黃金贖身,可免一死。均遭意西沃堅拒。噶洛國王一怒之下,將意西沃關入大牢,並派人以火炙其腦門,使其殘廢。消息傳到古格,舉國震驚,「前後藏出家僧眾復拆禪裙出售以湊集大多數黃金」,並由意西沃之侄子絳曲沃攜帶了趕赴噶洛相救。而當絳曲沃見到意西沃時,意西沃卻說腦子既毀,已如牲畜,再救也無用,應把黃金帶到印度去迎請大師為是。絳曲沃含淚作別,意西沃客死獄中。
阿底峽大師其時也已年近花甲,為意西沃的獻身精神所感動,決定前往古格弘揚佛法。在他動身之前,其本尊及座前空行母告誡他,若去西藏,將減壽三十年。答曰:「如若有益於佛法及眾生,折壽又何妨!」公元一O四二年,阿底峽從印度啟程,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了古格。
阿底峽先在托林寺住了三年,譯經授法;後又到衛藏地區布道,歷時九年,直到老死西藏。「在阿底峽以前,戒律和密宗方面沒有一定準則,是他將戒律和密宗加以系統化,──他在《菩提道炬論》中提出了佛教徒從開始學佛法到修成佛果為止,在修習次弟上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部書對西藏佛教影響巨大,阿底峽因其對發展佛教方面的貢獻,被尊為『佛尊。』」 ──這一時期,古格成為西藏西部佛教文明的中心。來自克什米爾、拉達克、印度、尼泊爾等的藝術家和工匠匯聚在此,修建寺廟,塑造佛像、繪製壁畫,興起一場「文化復興」運動。而古格最輝煌的時候,是公元一O七六年為紀念阿底峽尊者逝世而舉行的「火龍大法會」。「從衛藏各地及阿里三圍,無數的佛教僧侶和信徒前來托林寺赴會,掀起了佛教復興運動的一次高潮。會上,來自藏地諸部各大寺的高僧爭相辯經、傳授顯密;會後,一百六十多人前往天竺、克什米爾等地求學佛法,他們學成之後大都成了西藏佛教譯經大師;並先後有八十多位天竺僧人被迎請入藏,衛藏各地相繼興建了大批佛教寺院。」
西藏佛教的發展自此進入「後弘期」,古格在這一時期的佛教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佛教的興盛也促進了古格在建築、雕塑、壁畫、文學、服飾、歌舞等方面的發展,一些著名譯師還譯注了醫學、歷算學等著作,實用科學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這些均體現在現今依舊保存完好的古格壁畫中。
三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古格在昌盛了七個多世紀後,於十七世紀中葉滅亡。關於古格的滅亡,由於沒有明確的記載而眾說紛紜,較有根據的一種說法是古格於一六三O年被拉達克王所滅。而這僅是我們從拉達克的歷史,以及十七世紀初在古格活動的西方傳教士的書信中得出的推測。
從古格遺存的大量壁畫和遺跡發現,在公元十三至十六世紀期間,古格在佛教、經濟、軍事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十六世紀前半葉達到鼎盛。它還開創了與相鄰的印度、克什米爾、尼泊爾等國的貿易往來:輸出食鹽、羊毛及硼砂,輸入木料、茶葉、布匹、乾果、紅糖及兵器等。尤其是各種防禦性、進攻性的冷兵器,甚至火器的引入大大增強了古格的軍事力量。
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古格不是一個「尚武」的侵略型國家,它過於安分和仁慈了。在所經歷的戰爭中,古格總是扮演著防禦者的角色。周邊國家一直覬覦著古格的繁榮,而與古格本是同宗的拉達克人,從十四世紀起,便多次對古格發動戰爭。特別是在公元一六O五年,由於古格王拒絕與拉達克王的妹妹聯姻,導致了一場持續十八年之久的戰爭。雖然最後以拉達克人戰敗而告終,但古格的國力已遭到極大的破壞,傷了元氣。
不過古格最後的崩潰,並不完全是由於外敵入侵,導火索是其內部愈演愈烈的宗教與王權之間的鬥爭。
古格的繁榮與佛教在古格的發展是相輔相承的。佛教宣揚內心的平靜和堅忍,對現實的苦難要加以忍耐,並需多行善事,方可求得轉世輪迴。這樣的教義為當時的古格創造了一個國泰民安的環境,利於其迅速地發展起來。同時,佛教自身也在不斷壯大,逐漸出現了寺院僧侶階層及喇嘛集團。為了牢牢掌握對宗教的領導權,不斷有王室成員出家修行,並成為當時的宗教領袖(古格的傳統是必須有一個王子擔任國王,另一個則必須擔任宗教領袖)。「這些上層僧侶雖然沒有實質的行政權力,卻是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佛教教義如此深入人心,喇嘛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超過了國王。──國王的權力是直接表現的,而寺院方面的影響是潛在的。同時,他們不僅是精神主宰,還控制了文化教育,擁有大量的封地,享受各種捐贈,並有自己的『武裝部隊』 ──武僧。」
當時的西藏腹地已出現了「政教合一」的形式。而在古格,王室政權一方面竭力弘揚佛教,並與其組織保持密切關係;另一方面又始終堅持政教分離,維護王權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但日益完善壯大的僧侶集團已表現出愈來愈強的政治野心,憑著實力與國王分庭抗禮的事不斷發生。
而十七世紀初,天主教已經在印度的許多城鎮建立了教會,並以各個城鎮為據點向四周滲透。就在古格的末代國王正為王權受到威脅而擔憂時,葡萄牙神甫安德拉德和修士瑪奎斯在嚮導的帶領下,翻越喜馬拉雅山的瑪拉山口來到了古格。國王固然不瞭解天主和基督究竟是何許人,但他本能地意識到可以借這種新的宗教來削弱佛教的力量,或是使佛教在兩種宗教的鬥爭中被內耗。然而,千百年來,佛教在這塊土地上已是根深蒂固,並且國王低估了僧侶集團的力量。
國王對神甫表示熱情的歡迎,對他帶來的教義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他在王宮旁的空地上蓋起了教堂;國王夫婦開始到教堂聽講教義做禮拜,王后還接受了洗禮;以前軍隊出征由喇嘛誦經祈禱,這時改請教士誦讀福音......」而同時,喇嘛們出於對異已的排斥和仇恨,也是出於為自身利益的考慮,一面鼓動老百姓抵制異教,一面想盡辦法規勸國王,企圖重新贏得國王的支持。但是國王不僅沒有回心轉意,更在背離佛教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先是取消了一次『大法會』;沒收了寺院三分之一的土地;然後勒令將寺院未將批准擅自招收的130個平民遣回還俗;並剝奪了他那位喇嘛兄弟所有莊園的租稅收入。」最後,他終於按捺不住地開始了西藏佛教史上第二次的「滅佛」運動。
「雖然在影響範圍上,這次滅佛運動比不上吐番末年郎達瑪的滅佛,但就古格這個地區而言,對佛教勢力的打擊卻是史無前例的。」
早已懷恨在心的僧侶們哪甘束手就擒!於是,暴動開始了,由地方長官、僧侶和老百姓組成的數千叛軍將都城團團圍住。然而,由於城中工事堅固、地勢險要,而叛軍們不過是些缺乏武器裝備的雜牌軍,戰鬥在進行了二十多天後陷入僵持。就在這時,叛軍首領想出了一個辦法:求助於宿敵拉達克。他或許有預感,也或許並不知道這個辦法將給古格帶來滅頂之災。
掠奪成性的拉達克人在戰敗後一直暗中伺機再發,此時無異於天賜良機。拉達克王立即率重兵前往古格,將都城圍作一座孤城,卻仍然對其堅固的防禦體系無可奈何。他提出只要古格王肯歸順於他,作為他的屬民每年向他納貢,便可以繼續在古格住下去。──這種勸降的提議也遭到了古格王的拒絕。於是,拉達克王封鎖了城內通往外界的道路,企圖切斷其給養,以此來逼國王就範。數月過去了,城中卻並無驚慌失措的跡象,反而是一片安靜詳和。
但就在拉達克王一籌莫展,為即將到來的嚴冬擔憂之際,古格王卻出乎意料地宣佈接受他的投降條件,攜王室眾成員走往山下歸降。此時,卑鄙的拉達克王卻違背諾言,給古格王戴上鐐銬,將他貶為階下囚,押往拉達克的都城。
據後來的考古發現,在古格都城內,不僅有著非常完整的防禦體系,還有一條暗道下山汲水及運送給養,並且「在城內已探明的洞窟遺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存放東西的倉庫而修建的,其中有糧庫、草庫、鹽庫、乾肉庫等,雖歷經幾百餘年,洞內殘留物品仍依稀可辨」。「這些所儲備的物資和戰時所需,絕非權宜之計。單憑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測,古格都城在遇強敵進攻的情況下,只要固守,不出疏漏,完全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甚至數年。」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古格王走出了他堅固的城堡?他交給敵人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命運,不僅是王室的命運,而是整個古格的命運,是整個古格七百多年的文化和歷史!
這連同古格的文明,已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四
今天,當我們沿著城中唯一的山路登上山頂昔日的宮殿,俯視腳底下已是殘桓斷壁的城池,城四周以土牆和碉堡築成的三道防線依稀可辨。而除了因連年征戰而修築得精妙無比、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仍讓我們讚歎不已之外,其曾經的繁華卻沒有在這裡留下蹤跡,只能到壁畫裡去找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了這塊土地,拉達克人與古格人早已不顧什麼血脈間的情誼,大開殺戒。拉達克人歷經數個世紀,數次征戰、無數人浴血疆場,始終未能將古格征服。但最後一次,卻憑著天賜良機,輕而易舉地便將它納入了自己的版土。當拉達克王終於可以登上山頂的皇宮,當他俯視山下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狀,又再環視四周綿延不斷、天然屏障一般奇形怪狀的土林時,他不知作何感想。縱聲大笑嗎?因為這塊疆域終於是他的了;為古格王歎息嗎?因為他居然重蹈祖輩的覆轍,又一次地毀法滅佛,從而招來殺身之禍和亡國之災。
(而拉達克人由於妄自尊大和繼續東擴,終於導致了與後藏之間的武裝衝突,最後被五世達賴派兵驅逐出藏。)
歷史何其相似!吐番王朝因松贊干布興佛而旺,因郎達瑪滅佛而亡;幾百年之後,其後代創建的古格王朝,同樣因佛而盛,又因佛而衰。而在王朝的更替中,舊的文明也隨之消失了。──象雄國被吐番征服後,作為西藏最早出現的象雄文明就此消失,其文字文獻皆無從考證;古格被拉達克人征服後,在佛教史上曾輝煌一時的古格文明也無處覓蹤......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故事的真相,因為歷史在這裡斷掉了。古格的歷史如一盒打翻了的拼圖,碎片四散,有的已經遺失,我們再無法將它完整地拼湊出來。而在我們所能找到的歷史線索中,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世事的變遷、王朝的興衰、政教的紛爭,多麼複雜,多麼漫長!歷史關於它們的陳述中,有多少是確確實實的真,有多少是別有隱情的假,又有多少被遺漏了!
人類的歷史講述的是優勝劣汰的過程。關於這過程,勝者有勝者的說法,敗者有敗者的說法,而能保存下來並流傳於後世的,永遠只有勝利者的陳述。在時光一如既往的腳步中,歷史締成了,又被時間的洪流沖刷成一面鏡子。而映在那裡頭的影像,有的固然完整真實,有的卻已歪曲走了樣,更有的已是模糊不能辨了。歷史並不能篤信,但這天地間又有什麼可以做為參照呢?高山可能坍塌,河流可能幹涸,森林會變作荒漠,榮華亦如浮雲。──縱有千秋萬歲的功名,到頭來也還是寂寞地,塵歸了塵,土歸了土。──世間不改初衷的唯有時間,時間才是永恆!
在古格,時間是凝固的。──雕欄畫柱和屋角的飛簷依然色彩艷麗;壁畫上的人物依然栩栩如生;木製大門上的六字真言依然清晰如昨;曾用作兵器庫的洞穴裡,依然完好地留存著古老的箭鏃,和當時抵禦用的卵石。
在古格,時間又在遲緩地流淌著。──時間風化了古格,土夯的城牆有的已坍塌殘缺;時間蒸發了古格,城下那條曾經洶湧的護城河已經乾涸;時間帶走了昔日顯赫一時的尊貴和繁華,只留下死一般地沉寂;時間侵蝕了古格的面容。
在夕陽中回望古格,他站在那裡,千瘡百孔,卻仍威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悲涼而滄桑。城堡上那一個個漆黑的洞穴,彷彿一張張大張著的嘴。──古格啊,你是在無言地訴說著什麼,你又在無言地吶喊著什麼呢!
-說古格
一
在西藏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歷經七百多年、盛極一世的王朝──古格。古格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札布讓,屬今日的札達縣。它不僅曾在西藏的西部雄踞一隅,更重要的是,它在西藏佛教「後弘期」的發展史上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距今三百多年的時候,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一般,在其鼎盛之時,它滅亡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整個西藏的歷史中,我們找不到關於它的詳細記錄。不僅沒有關於它的文字記載,甚至連民間傳說及口頭傳誦的說唱也鮮有涉及。在西藏的歷史上,它是一個斷層,──它曾有過怎樣燦爛無比的文明,它究竟是怎樣滅亡的,它到底經歷了多少朝代,它曾號稱有十萬之眾的臣民為何不知去向......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要追溯古格,我們只能從與其有關的鄰邦──拉達克人的歷史中,從佛教的史略中,從當年西方傳教士的書信檔案中去尋找其蛛絲馬跡。
西藏的歷史是與其佛教的發展史分不開的,而古格的歷史實際上是西藏佛教發展史的一面鏡子。古格的興衰均緣於「佛」 ,──其盛在於佛法,其亡亦在於佛法。說來話長。
在公元前十世紀時,像雄國在西藏高原上崛起,它是當時高原上最強大的部落。像雄國產生過極高的文明──象雄文明。像雄文明不僅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還是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發源地,苯教創始人辛繞的故鄉就是古格的所在地──札布讓。一千多年後,公元七世紀時,另一個部落──吐番部落的第三十二代首領松贊干布,兼併了鄰近諸部落,統一了吐番,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吐番王朝。吐番王朝逐漸興旺壯大,到公元八世紀時,徹底征服了象雄國,統治了整個西藏。
松贊干布執政以前,吐番沒有自己的文字。為了鞏固並發展自己的政權,他需要文字和宗教,卻不能沿用由象雄文明所創造出來的。為此,他派遣大臣帶著許多黃金去印度學習語言和文法,並參照印度的梵文及西域諸國的文字創造了吐番文,即後來的藏文。同時,他還從印度引入了佛教。
佛教信奉釋迦牟尼,禁令殺生。這一點與作為原始宗教的苯教大相逕庭。──苯教崇拜天地、日月、山川、湖泊等自然物,在祭祀中以動物作為犧牲品。──因此,從一開始,佛教和苯教就是相對立的,而苯教在當時的社會中尚有很深的根基,影響也很廣泛。兩種宗教之間一直進行著持續不斷的鬥爭,甚至滲透進了上層社會,涉及到王權的紛爭。但在吐番王朝昌盛的時期,佛教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尤其是吐番王朝和中原唐朝的兩次聯姻,更促進了佛教的發展。這種盛世共延續了兩百多年,直至公元九世紀。這一時期稱為西藏佛教的「上弘期」。
公元八三八年,藏王赤祖德讚的弟弟,信奉苯教的郎達瑪,糾集當時的世俗貴族,密謀殺死了信奉佛教的王兄,篡奪了王位。郎達瑪登基後,即開始消除異己,焚經驅僧,毀法滅佛。他封閉了全境所有大小寺院,焚燒佛經,強令僧人還俗,甚至強迫僧人充當屠夫,破戒殺生,大昭寺曾一度淪為屠宰場。這引起了佛教徒極大的不滿和憤慨。有一部分沒有剃度,在家修習密法的佛教徒居士,暗中聯合起來,在公元八四六年的時候,伺機刺殺了郎達瑪。此後,郎達瑪的兩妃各挾其子爭奪王位,前後混戰了三十多年。境內的平民和奴隸趁機發動大規模起義,吐番王朝於公元八七七年徹底崩潰。
郎達瑪次妃之子維松於王權紛爭中落敗。公元八九五年,維松之子貝考贊被起義軍所殺,其子吉德尼瑪袞攜眾逃亡阿里,從此拉開古格王朝的序幕。
二
吉德尼瑪袞投靠了阿里原有的地方勢力──布讓土王扎西贊。扎西贊對於吉德尼瑪袞所具有的吐番王族的高貴血統及他所代表的西藏腹地的較高文明滿懷敬慕之情,不僅將女兒許配給他,並立他為王。在吉德尼瑪袞晚年的時候,為避免如祖輩般爭奪王位的血腥歷史重演,他將王國以雲彩形象為標誌一分為三,分封給三個兒子:
長子貝吉袞選擇了雲彩最高處的拉達克(今日土縣),意為湖泊環繞的地方;次子扎西袞選擇了雲彩彙集處的普蘭,意為雪山環繞的地方;幼子德祖袞選擇了雲彩彎彎處的古格,意為岩石環繞的地方。
當時,佛教傳入西藏不過兩百餘年,比不得苯教之歷史悠久,又遭此毀法一劫,已漸趨勢微。而古格作為苯教的發源地,苯教和佛教的鬥爭在此地尤為激烈。有趣的是,身為毀法滅佛者郎達瑪的後代,在選擇建立古格王朝的立國之本時,仍投向了佛教,崇信佛教、崇尚佛法,並為弘揚佛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捨身求法的宗師意西沃。
意西沃本是德祖袞的長子,他將王位讓給弟弟後,出家作了喇嘛,取法名為意西沃。意西沃在古格主持修建了托林寺(位於今日札達縣城),並派出二十一名優秀青年遠赴克什米爾修習密宗。其中十九名客死他鄉,只有仁欽桑布和勒巴嘉饒於七年之後回來。仁欽桑布學成回來後便住進了托林寺,一面講經說法,一面潛心譯經。最終成為了譯經的一代宗師「大譯師」。
當時的古格,佛門並不清淨。僧人們行為不軌,酗酒縱慾,有的甚至殺人越貨。意西沃聽說印度孟加拉超巖寺上座高僧阿底峽道行高深,曾任印度十八座寺廟住持,便意欲迎取他前來古格傳授佛法。而迎請高僧歷來需要大量黃金,於是年邁的意西沃率兵攻打古格西北方的穆斯林國家噶洛,以索取黃金,卻不幸兵敗被俘。噶洛國王親自面見,規勸說如果放棄佛教改奉伊斯蘭教,或是用同等身量的黃金贖身,可免一死。均遭意西沃堅拒。噶洛國王一怒之下,將意西沃關入大牢,並派人以火炙其腦門,使其殘廢。消息傳到古格,舉國震驚,「前後藏出家僧眾復拆禪裙出售以湊集大多數黃金」,並由意西沃之侄子絳曲沃攜帶了趕赴噶洛相救。而當絳曲沃見到意西沃時,意西沃卻說腦子既毀,已如牲畜,再救也無用,應把黃金帶到印度去迎請大師為是。絳曲沃含淚作別,意西沃客死獄中。
阿底峽大師其時也已年近花甲,為意西沃的獻身精神所感動,決定前往古格弘揚佛法。在他動身之前,其本尊及座前空行母告誡他,若去西藏,將減壽三十年。答曰:「如若有益於佛法及眾生,折壽又何妨!」公元一O四二年,阿底峽從印度啟程,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了古格。
阿底峽先在托林寺住了三年,譯經授法;後又到衛藏地區布道,歷時九年,直到老死西藏。「在阿底峽以前,戒律和密宗方面沒有一定準則,是他將戒律和密宗加以系統化,──他在《菩提道炬論》中提出了佛教徒從開始學佛法到修成佛果為止,在修習次弟上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部書對西藏佛教影響巨大,阿底峽因其對發展佛教方面的貢獻,被尊為『佛尊。』」 ──這一時期,古格成為西藏西部佛教文明的中心。來自克什米爾、拉達克、印度、尼泊爾等的藝術家和工匠匯聚在此,修建寺廟,塑造佛像、繪製壁畫,興起一場「文化復興」運動。而古格最輝煌的時候,是公元一O七六年為紀念阿底峽尊者逝世而舉行的「火龍大法會」。「從衛藏各地及阿里三圍,無數的佛教僧侶和信徒前來托林寺赴會,掀起了佛教復興運動的一次高潮。會上,來自藏地諸部各大寺的高僧爭相辯經、傳授顯密;會後,一百六十多人前往天竺、克什米爾等地求學佛法,他們學成之後大都成了西藏佛教譯經大師;並先後有八十多位天竺僧人被迎請入藏,衛藏各地相繼興建了大批佛教寺院。」
西藏佛教的發展自此進入「後弘期」,古格在這一時期的佛教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佛教的興盛也促進了古格在建築、雕塑、壁畫、文學、服飾、歌舞等方面的發展,一些著名譯師還譯注了醫學、歷算學等著作,實用科學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這些均體現在現今依舊保存完好的古格壁畫中。
三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古格在昌盛了七個多世紀後,於十七世紀中葉滅亡。關於古格的滅亡,由於沒有明確的記載而眾說紛紜,較有根據的一種說法是古格於一六三O年被拉達克王所滅。而這僅是我們從拉達克的歷史,以及十七世紀初在古格活動的西方傳教士的書信中得出的推測。
從古格遺存的大量壁畫和遺跡發現,在公元十三至十六世紀期間,古格在佛教、經濟、軍事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十六世紀前半葉達到鼎盛。它還開創了與相鄰的印度、克什米爾、尼泊爾等國的貿易往來:輸出食鹽、羊毛及硼砂,輸入木料、茶葉、布匹、乾果、紅糖及兵器等。尤其是各種防禦性、進攻性的冷兵器,甚至火器的引入大大增強了古格的軍事力量。
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古格不是一個「尚武」的侵略型國家,它過於安分和仁慈了。在所經歷的戰爭中,古格總是扮演著防禦者的角色。周邊國家一直覬覦著古格的繁榮,而與古格本是同宗的拉達克人,從十四世紀起,便多次對古格發動戰爭。特別是在公元一六O五年,由於古格王拒絕與拉達克王的妹妹聯姻,導致了一場持續十八年之久的戰爭。雖然最後以拉達克人戰敗而告終,但古格的國力已遭到極大的破壞,傷了元氣。
不過古格最後的崩潰,並不完全是由於外敵入侵,導火索是其內部愈演愈烈的宗教與王權之間的鬥爭。
古格的繁榮與佛教在古格的發展是相輔相承的。佛教宣揚內心的平靜和堅忍,對現實的苦難要加以忍耐,並需多行善事,方可求得轉世輪迴。這樣的教義為當時的古格創造了一個國泰民安的環境,利於其迅速地發展起來。同時,佛教自身也在不斷壯大,逐漸出現了寺院僧侶階層及喇嘛集團。為了牢牢掌握對宗教的領導權,不斷有王室成員出家修行,並成為當時的宗教領袖(古格的傳統是必須有一個王子擔任國王,另一個則必須擔任宗教領袖)。「這些上層僧侶雖然沒有實質的行政權力,卻是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佛教教義如此深入人心,喇嘛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超過了國王。──國王的權力是直接表現的,而寺院方面的影響是潛在的。同時,他們不僅是精神主宰,還控制了文化教育,擁有大量的封地,享受各種捐贈,並有自己的『武裝部隊』 ──武僧。」
當時的西藏腹地已出現了「政教合一」的形式。而在古格,王室政權一方面竭力弘揚佛教,並與其組織保持密切關係;另一方面又始終堅持政教分離,維護王權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但日益完善壯大的僧侶集團已表現出愈來愈強的政治野心,憑著實力與國王分庭抗禮的事不斷發生。
而十七世紀初,天主教已經在印度的許多城鎮建立了教會,並以各個城鎮為據點向四周滲透。就在古格的末代國王正為王權受到威脅而擔憂時,葡萄牙神甫安德拉德和修士瑪奎斯在嚮導的帶領下,翻越喜馬拉雅山的瑪拉山口來到了古格。國王固然不瞭解天主和基督究竟是何許人,但他本能地意識到可以借這種新的宗教來削弱佛教的力量,或是使佛教在兩種宗教的鬥爭中被內耗。然而,千百年來,佛教在這塊土地上已是根深蒂固,並且國王低估了僧侶集團的力量。
國王對神甫表示熱情的歡迎,對他帶來的教義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他在王宮旁的空地上蓋起了教堂;國王夫婦開始到教堂聽講教義做禮拜,王后還接受了洗禮;以前軍隊出征由喇嘛誦經祈禱,這時改請教士誦讀福音......」而同時,喇嘛們出於對異已的排斥和仇恨,也是出於為自身利益的考慮,一面鼓動老百姓抵制異教,一面想盡辦法規勸國王,企圖重新贏得國王的支持。但是國王不僅沒有回心轉意,更在背離佛教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先是取消了一次『大法會』;沒收了寺院三分之一的土地;然後勒令將寺院未將批准擅自招收的130個平民遣回還俗;並剝奪了他那位喇嘛兄弟所有莊園的租稅收入。」最後,他終於按捺不住地開始了西藏佛教史上第二次的「滅佛」運動。
「雖然在影響範圍上,這次滅佛運動比不上吐番末年郎達瑪的滅佛,但就古格這個地區而言,對佛教勢力的打擊卻是史無前例的。」
早已懷恨在心的僧侶們哪甘束手就擒!於是,暴動開始了,由地方長官、僧侶和老百姓組成的數千叛軍將都城團團圍住。然而,由於城中工事堅固、地勢險要,而叛軍們不過是些缺乏武器裝備的雜牌軍,戰鬥在進行了二十多天後陷入僵持。就在這時,叛軍首領想出了一個辦法:求助於宿敵拉達克。他或許有預感,也或許並不知道這個辦法將給古格帶來滅頂之災。
掠奪成性的拉達克人在戰敗後一直暗中伺機再發,此時無異於天賜良機。拉達克王立即率重兵前往古格,將都城圍作一座孤城,卻仍然對其堅固的防禦體系無可奈何。他提出只要古格王肯歸順於他,作為他的屬民每年向他納貢,便可以繼續在古格住下去。──這種勸降的提議也遭到了古格王的拒絕。於是,拉達克王封鎖了城內通往外界的道路,企圖切斷其給養,以此來逼國王就範。數月過去了,城中卻並無驚慌失措的跡象,反而是一片安靜詳和。
但就在拉達克王一籌莫展,為即將到來的嚴冬擔憂之際,古格王卻出乎意料地宣佈接受他的投降條件,攜王室眾成員走往山下歸降。此時,卑鄙的拉達克王卻違背諾言,給古格王戴上鐐銬,將他貶為階下囚,押往拉達克的都城。
據後來的考古發現,在古格都城內,不僅有著非常完整的防禦體系,還有一條暗道下山汲水及運送給養,並且「在城內已探明的洞窟遺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存放東西的倉庫而修建的,其中有糧庫、草庫、鹽庫、乾肉庫等,雖歷經幾百餘年,洞內殘留物品仍依稀可辨」。「這些所儲備的物資和戰時所需,絕非權宜之計。單憑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測,古格都城在遇強敵進攻的情況下,只要固守,不出疏漏,完全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甚至數年。」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古格王走出了他堅固的城堡?他交給敵人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命運,不僅是王室的命運,而是整個古格的命運,是整個古格七百多年的文化和歷史!
這連同古格的文明,已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四
今天,當我們沿著城中唯一的山路登上山頂昔日的宮殿,俯視腳底下已是殘桓斷壁的城池,城四周以土牆和碉堡築成的三道防線依稀可辨。而除了因連年征戰而修築得精妙無比、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仍讓我們讚歎不已之外,其曾經的繁華卻沒有在這裡留下蹤跡,只能到壁畫裡去找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了這塊土地,拉達克人與古格人早已不顧什麼血脈間的情誼,大開殺戒。拉達克人歷經數個世紀,數次征戰、無數人浴血疆場,始終未能將古格征服。但最後一次,卻憑著天賜良機,輕而易舉地便將它納入了自己的版土。當拉達克王終於可以登上山頂的皇宮,當他俯視山下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狀,又再環視四周綿延不斷、天然屏障一般奇形怪狀的土林時,他不知作何感想。縱聲大笑嗎?因為這塊疆域終於是他的了;為古格王歎息嗎?因為他居然重蹈祖輩的覆轍,又一次地毀法滅佛,從而招來殺身之禍和亡國之災。
(而拉達克人由於妄自尊大和繼續東擴,終於導致了與後藏之間的武裝衝突,最後被五世達賴派兵驅逐出藏。)
歷史何其相似!吐番王朝因松贊干布興佛而旺,因郎達瑪滅佛而亡;幾百年之後,其後代創建的古格王朝,同樣因佛而盛,又因佛而衰。而在王朝的更替中,舊的文明也隨之消失了。──象雄國被吐番征服後,作為西藏最早出現的象雄文明就此消失,其文字文獻皆無從考證;古格被拉達克人征服後,在佛教史上曾輝煌一時的古格文明也無處覓蹤......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故事的真相,因為歷史在這裡斷掉了。古格的歷史如一盒打翻了的拼圖,碎片四散,有的已經遺失,我們再無法將它完整地拼湊出來。而在我們所能找到的歷史線索中,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世事的變遷、王朝的興衰、政教的紛爭,多麼複雜,多麼漫長!歷史關於它們的陳述中,有多少是確確實實的真,有多少是別有隱情的假,又有多少被遺漏了!
人類的歷史講述的是優勝劣汰的過程。關於這過程,勝者有勝者的說法,敗者有敗者的說法,而能保存下來並流傳於後世的,永遠只有勝利者的陳述。在時光一如既往的腳步中,歷史締成了,又被時間的洪流沖刷成一面鏡子。而映在那裡頭的影像,有的固然完整真實,有的卻已歪曲走了樣,更有的已是模糊不能辨了。歷史並不能篤信,但這天地間又有什麼可以做為參照呢?高山可能坍塌,河流可能幹涸,森林會變作荒漠,榮華亦如浮雲。──縱有千秋萬歲的功名,到頭來也還是寂寞地,塵歸了塵,土歸了土。──世間不改初衷的唯有時間,時間才是永恆!
在古格,時間是凝固的。──雕欄畫柱和屋角的飛簷依然色彩艷麗;壁畫上的人物依然栩栩如生;木製大門上的六字真言依然清晰如昨;曾用作兵器庫的洞穴裡,依然完好地留存著古老的箭鏃,和當時抵禦用的卵石。
在古格,時間又在遲緩地流淌著。──時間風化了古格,土夯的城牆有的已坍塌殘缺;時間蒸發了古格,城下那條曾經洶湧的護城河已經乾涸;時間帶走了昔日顯赫一時的尊貴和繁華,只留下死一般地沉寂;時間侵蝕了古格的面容。
在夕陽中回望古格,他站在那裡,千瘡百孔,卻仍威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悲涼而滄桑。城堡上那一個個漆黑的洞穴,彷彿一張張大張著的嘴。──古格啊,你是在無言地訴說著什麼,你又在無言地吶喊著什麼呢!
MITS 美景國際旅行社
M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專門為台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華人、外國人(外籍遊客)提供特色西藏、青海、
尼泊爾、四川等地度假觀光旅行服務,為您量身定制個性旅行計劃(獨立成團、小
包團、自由行、團體旅遊、散客拼團,另提供各類朝聖、徒步登山探險等特種旅遊)
外籍遊客進藏旅行須知:辦理台灣遊客入藏批准函.旅行證件.外國人去西藏旅行手續
M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專門為台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華人、外國人(外籍遊客)提供特色西藏、青海、
尼泊爾、四川等地度假觀光旅行服務,為您量身定制個性旅行計劃(獨立成團、小
包團、自由行、團體旅遊、散客拼團,另提供各類朝聖、徒步登山探險等特種旅遊)
外籍遊客進藏旅行須知:辦理台灣遊客入藏批准函.旅行證件.外國人去西藏旅行手續
Sponsored Links
特別聲明: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西藏旅遊
Tibet Travel
西藏旅遊目的地
走進神秘西藏
西藏風光圖庫
熱門點擊
最新旅遊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