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大草原
自然地理 若爾蓋縣位於自治州北部,介於北緯33°05′~34°19′、東經102°10′~103°37′之間;幅員面積為10164.21平方公里。東與南坪,東南與松潘接壤;南與紅原,西南與阿壩交界;西臨黃河為界,與甘肅省的瑪曲縣隔河相望;西北與綠曲,北與卓尼,東北與迭部縣為鄰。縣內平均海拔3500米,屬典型的丘狀高原。縣東部戈藏佳則是境內第一高峰,海拔4574米,南部哈青山海拔3898米,北部羅干措山高4223米,西部較低,地勢呈馬蹄形缺口。
位於西部唐克地區與甘肅省馬曲縣結合部的「黃河九曲第一灣」,是川、甘兩省的邊境地段。按自然地理特徵,可分為兩個地區類型。南部、西北部從日爾郎山大斷層以南、班佑哈青山以西,約占總面積69%的丘狀高原區,地表由南向北傾斜,四周山嶺低矮,丘陵起伏,丘谷相間,丘頂渾圓,谷地寬展,相對高度小於
100米,平坦沃野,水草豐茂。白河(嘎油)、黑河(墨曲)、熱曲(班佑河)自前而北匯於黃河。該區域氣候寒冷,常年無夏。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一10.6℃,絕對最低氣溫一33.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
10.8℃,絕對最高氣溫 24.6℃。年均氣溫
0.7℃。無絕對無霜期。降雨多集中於4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降雨量656.8毫米。年均相對濕度69%,年均日照2389.9小時,年均蒸發量1232毫米。每年9月下旬土地開始凍結,5月中旬完全解凍,凍土最深達72厘米。土壤屬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沉積土,以沼澤和山地草甸土為主。植物生長期180~200天。北部、東南部為山原地區,約占總面積的
31%。該區域屬峨山山脈北段,山巒起伏,溝谷深切,坡谷陡峻。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原上,地勢和緩。河谷兩岸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山坡森林密佈,山頂緩坡為草甸。河流屬長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白龍江支流包座河自南而北與巴西河相匯入甘肅省境注入白龍江。河谷兩岸平均2500~3000米的平壩和半坡地帶土壤為山地棕攘,山地褐色土,暗棕攘。4~7月基本上為無霜期,夏季最高氣溫30℃,冬季最低氣溫一20℃,平均晝夜溫差10℃~15℃,平均日照長達12小時左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多集中於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多乾旱。
建置沿革 西漢時期,若爾蓋地區屬白馬範圍。北周時,於今縣域東部求吉、下包座地區建通軌縣,屬罩州榮鄉郡。隋代,通軌縣屬汶山郡,唐朝歸松州所轄。吐善強盛時期一直隸吐蕃轄領。元朝於今求吉鄉境內建置潘州,明朝並松州,取二州首字定名松潘衛。清代於今縣治置作革土司部。民國時期屬松潘縣轄。清雍正三年(
1725年)四川提督岳鍾琪因青海羅藏丹津之亂,由松潘出黃勝關招撫草地班佑等十二部落,清廷授班佑部落為土千戶,余為土百戶。1958年民主改革前有若爾蓋十二部落之稱,包座地區有包座七房之稱。1950年8月,茂縣地委、松潘縣派出工作組進入包座地區開作。1951年,松潘縣政府派工作組到郎木寺,召開若爾蓋十二部落土官會議開展工作。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草地,消滅國民黨軍馬良殘部,7月將若爾蓋十二部落、包座七房合建若爾蓋包座行政委員會。
1956年 7月建若爾蓋縣。 1990年,全縣幅員面積
10184平方公里,轄1鎮、16鄉、6牧場(縣屬)、93村、232村民小組,有省屬牧場1個、軍分區牧場1個。縣治達扎寺鎮,距省府成都600公里,離州府馬爾康330公里。
縣名來歷 因境內藏族部落稱「作革」得名,民國時期音譯為「若爾蓋」,沿襲至今。
人 口 1990,全縣總人口
57369人,其中城鎮人口約占15%,農村人口占85%。人口出生率為21.86%。,自然增長率18.3‰。
民 族 是州內藏族聚居地之一。藏族49047人,占85.49%,漢、回、羌等民族占14 51%。
經濟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草原遼闊,水草豐茂,是優良的天然牧場。全縣總面積中,草場占79.2%,森林占
16.6%,耕地占0.48%,南部、西北部屬純牧區,以養殖犛牛、綿羊、馬為主。北部、東南部為半農半牧區,糧食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洋芋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亞麻.甜菜等。凍列、崇爾、熱爾三鄉有少量的蘋果、花紅、梨、桃、花椒等經濟林木,三鄉又是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泥炭、煤、金、鐵、銅、錳、銻等。泥炭儲量豐富,分佈面積3000平方公里,約4
0億立方米,已查明礦床(點)
22處,屬品位較高的高厚沼澤泥炭。主要野生動物有梅花鹿、樟、棕熊、黃羊、旱獺、雪豹、灰尾兔、馬雞、黑頸鶴、魚鷗、鶚等。森林資源主要雲杉、冷杉、圓柏、油松、白樺、山楊等林木。中藥材有貝母、蟲草、麝香、甘松、秦艽、大黃、羌活、黃芪等。
若爾蓋縣是以牧業為主的縣,是四川省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全縣草場面積約1.2億餘畝,其中可利用面積9779萬畝,牲畜總頭數由1958年民主改革時的
33.7萬頭增至1990年的
92.6萬頭。牲畜中羊的數量最多,其次為牛和馬。河曲馬以其體型健壯、適應性強等特點聞名全國。其中唐克、黑河馬為最佳。半農半牧區耕地面積7萬餘畝,1990年糧食產量達
689萬公斤,比 1958年民主改革時的 325萬公斤增長一倍多。油料產量達到 34.8萬公斤。
解放前,在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牧主、寺院、土官佔有大部草場、牲畜和土地,牧民逐水草而居,疫病流行,生產水平低下,廣大農牧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處於悲慘境地。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民主改革,摧毀了封建農奴制度,廣大農牧民翻身作主,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統籌規劃,農牧業生產得到極大發展,建起了人工草場和飼料基地,消滅草原鼠害,改良沼澤和乾旱草場,圍建草庫倫,修建了永久性和簡易棚圈。貫徹「預防為主和防重於治」的方針,建立了縣、區、鄉、村四級獸防網,有效地控制了危害牲畜的嚴重疫病。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57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572萬元(含畜牧業),鄉鎮企業總產值1249萬元,農牧民人均年純收入687元。
解放前,工業基本上是空白。解放後,特別是1958年民主改革後,工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迅速發展起來。現已辦起了農機、水電、煤炭、水泥、奶粉、制革、食品等加工企業40餘個,工業總產值達566萬元。
解放前,全縣沒有一寸公路。茶葉、食鹽等日常生活和生產用品均從松潘、甘肅夏河等地依賴人力背負和犛牛等畜運。山道狹窄崎嶇,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與內地的聯繫。解放後,修通了公路,各區鄉和95%的村寨都通汽車。從縣城分別與成都和蘭州相通的公路幹線,改變了昔日閉塞落後的交通狀況。各區鄉均通郵,通訊設施日臻完善,郵電事業有了極大發展。1990年,郵電業務總量達22萬元。民族商貿迅速發展,商供購銷網點增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199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562萬元
境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縣境西部的熱爾大壩是川西北高原中面積最大的草地,地表平坦遼闊,溪流縱橫、湖泊密佈,面積
1000平方公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出沒其間的珍禽異獸,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
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面積約64平方公里。保護區內野生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近千種,脊椎動物4目16科百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四川梅花鹿是本世紀六十年代發現的新種屬,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野生種群。
位於唐克地區與甘肅省馬曲縣結合部的九曲黃河第一灣,水草豐茂,風光旖旎,是草原神駿河曲馬的故鄉,更以「黃河首曲」的獨特自然地理風光聞名於世。
降扎溫泉,位於降扎鄉境內。有大小溫泉6處,水溫常在40」C左右,含多種礦物質,對皮膚病、關節炎等有較好療效。在川、甘、青三省邊境地區久負盛名。當地藏民敬其山為神山,謂之「神聖吉祥之地」。夏秋季節至此沐浴,民眾絡繹不絕。
文 化 解放前,沒有一所學校和醫院,更沒有其他文化娛樂設施,僅有寺院的喇嘛、和尚識藏文和少量的人懂藏醫、藏藥。解放後,文教衛生事業得到了飛躍的發展,先後建立了小學、民族寄宿制小學、普通中學和藏文中學,1990年中學在校生1346人,小學生5485人。縣建立了人民醫院和藏醫院,各區鄉建立了衛生所,有病床138張、衛生技術人員183人,對傳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起了廣播電視、文化館、新華書店、電影院等各種文化事業機構和服務設施。
民國24年(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在包座殲滅了國民黨守軍,取得了「包座戰役」的全勝。1989年1月29日,阿壩州人民政府將包座戰役遺址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24年9月,中共中央在縣東部的巴西鄉境內班佑寺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這是中共黨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次會議,黨史稱「巴西會議」。
其 它 解放以來,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1990年有少數民族幹部875人,占幹部總數的60.2%
A:關於美景旅遊網獨立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版權由我們全部保留;
2、美景旅遊網原創文章、圖片任何網站及媒體均可以免費使用,如轉載我們的文章或圖片,
請註明來自美景旅遊網 並鏈接到 www.mjjq.com,商業用途請先聯繫我們;
3、免責:我們在我們能知悉的範圍內努力保證所有采寫文章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但不對真實性和正確性做任何保證。本站采寫文章圖片如果和事實有所出入,美景旅遊網不承擔連帶責任;
B:關於美景旅遊網採用非原創文章圖片等內容
1、頁面的文章、圖片等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2、免責:由於採集的圖片、文章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內容頁面標注的作者、出處和原版權者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我們的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文章或圖片內容。
3、本頁面發表、轉載的文章及圖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