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掘出超大型恐龍化石
記者近獲,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二期試發掘已取得成果,在恐龍博物館園區腹地發現的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化石,經過一個多月發掘,已展現出優美的埋藏姿態。據推斷,該大型蜥腳類恐龍很可能是被其它肉食恐龍咬死的。
在發掘現場,研究人員李飛告訴記者,這條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個「大傢伙」,其肋骨經精確測量最長達1.93米,屬自貢大山鋪現已發掘最大個體的恐龍化石,體長超過20米,超過恐龍博物館陳列的「亞洲第二大」恐龍———天府峨眉龍。
研究人員據現場發掘出的化石推斷,該蜥腳類植食恐龍應屬非正常死亡,被肉食恐龍咬死,或死後被肉食恐龍撕咬拖拉,前者可能更明顯些。他們至今還未發現該恐龍化石的長長脖子(頸椎化石)和頭骨化石,而在正常頸部延伸方向下又發掘出另一條大恐龍的脛骨化石和長達1.33米的股骨化石,這又是一個重大發現,說明此處至少是兩條恐龍。並且在該股骨化石兩旁發現了一根頸肋化石和一小段斷裂的肋骨化石。在股骨中段竟然發現有一顆長達109毫米的肉食恐龍牙齒化石,旁邊還發現了五六顆斷裂的肉食恐龍牙齒,有可能是肉食恐龍在咬蜥腳類植食恐龍時竟把牙齒都咬斷了,並且在此恐龍附近發現了100餘塊恐龍的碎骨頭化石,都可佐證恐龍死亡原因。
而且,按常規該恐龍的尾椎正常埋藏狀態是應與頸部、背椎一道呈弧型。而研究人員根據現已出露的4.5米長的尾椎來看,其尾椎的形狀很怪:先是向上翹起,再往下彎曲,尾椎的尾部斷開了約50厘米,剩餘尾椎仍在發掘之中。這是該恐龍被咬死的又一證據。
研究人員在現場還發掘出非常珍貴的魚鱗化石、龜甲化石和鱷類化石等。李飛表示,肯定還將有更多新發現,帶給人更大驚喜。
博物館張正權書記告訴記者,恐龍博物館正準備再次搭建專用的參觀平台,讓國內外觀眾近距離觀賞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生動優美的埋藏姿態。由於大山鋪恐龍化石群二期試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國土資源部已撥出專款支持發掘,並計劃在新的發掘現場修建一座專門的地質遺跡陳列館,用於保護和展示典型的地址剖面和恐龍化石埋藏狀態。陳列館的設計招標已經開始,將於明年動工興建,年底竣工,向遊客開放。
在發掘現場,研究人員李飛告訴記者,這條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個「大傢伙」,其肋骨經精確測量最長達1.93米,屬自貢大山鋪現已發掘最大個體的恐龍化石,體長超過20米,超過恐龍博物館陳列的「亞洲第二大」恐龍———天府峨眉龍。
研究人員據現場發掘出的化石推斷,該蜥腳類植食恐龍應屬非正常死亡,被肉食恐龍咬死,或死後被肉食恐龍撕咬拖拉,前者可能更明顯些。他們至今還未發現該恐龍化石的長長脖子(頸椎化石)和頭骨化石,而在正常頸部延伸方向下又發掘出另一條大恐龍的脛骨化石和長達1.33米的股骨化石,這又是一個重大發現,說明此處至少是兩條恐龍。並且在該股骨化石兩旁發現了一根頸肋化石和一小段斷裂的肋骨化石。在股骨中段竟然發現有一顆長達109毫米的肉食恐龍牙齒化石,旁邊還發現了五六顆斷裂的肉食恐龍牙齒,有可能是肉食恐龍在咬蜥腳類植食恐龍時竟把牙齒都咬斷了,並且在此恐龍附近發現了100餘塊恐龍的碎骨頭化石,都可佐證恐龍死亡原因。
而且,按常規該恐龍的尾椎正常埋藏狀態是應與頸部、背椎一道呈弧型。而研究人員根據現已出露的4.5米長的尾椎來看,其尾椎的形狀很怪:先是向上翹起,再往下彎曲,尾椎的尾部斷開了約50厘米,剩餘尾椎仍在發掘之中。這是該恐龍被咬死的又一證據。
研究人員在現場還發掘出非常珍貴的魚鱗化石、龜甲化石和鱷類化石等。李飛表示,肯定還將有更多新發現,帶給人更大驚喜。
博物館張正權書記告訴記者,恐龍博物館正準備再次搭建專用的參觀平台,讓國內外觀眾近距離觀賞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生動優美的埋藏姿態。由於大山鋪恐龍化石群二期試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國土資源部已撥出專款支持發掘,並計劃在新的發掘現場修建一座專門的地質遺跡陳列館,用於保護和展示典型的地址剖面和恐龍化石埋藏狀態。陳列館的設計招標已經開始,將於明年動工興建,年底竣工,向遊客開放。